大風集團通過自己的技術和市場換取了相應的合作,或是純制造,或是技術支持,為光刻機項目提供了有力的場外援助。
一旦光刻機項目成功拉動了國內相關的技術水平,之后就能更進一步的去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的技術了,所以以下一代光刻機作為杭城信息物理國家實驗室的核心啟動項目,具備著各項合適的因素。
而在修改后的草案中,主要是明確一下權利義務以及國家科研機構所扮演的角色,比如華科院這邊會大力支持這個項目,但是來的團隊算大風集團員工么?他們的工資怎么算,職責怎么算?
最后采取的是項目制,杭城信息物理國家實驗室出項目,然后拿著項目去國家科研機構邀約團隊,最后根據項目出團隊,確定的團隊華科院會發一筆工資,國家實驗室這邊會發一筆工資,但人還是屬于華科院的。
然后就是保密工作,畢竟是國家實驗室,對保密工作的要求是極高的,尤其大風集團還是家私企,還要跟外企合作,對于保密工作的要求就更高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限制,但是沒辦法,孟謙也能理解。
至于國家實驗室的技術產出,作為商業產品,產品的商業利潤屬于大風集團,但項目技術自然是歸大風集團和國家共有的。
很認真的看完了草案,孟謙沒有什么太大的意見,基本上是認同的,畢竟孟謙本并沒有什么叛國之心。
方案這邊沒問題,路院長開始給孟謙介紹今天帶來的幾個人,“這三位分別是胡嵩,賀曉東,羅顯剛,來自我們華科院的光電所”
孟謙并不知道的是,這幾位就是在曾經一世負責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的核心技術人才,超分辨光刻機裝備是由華科院光電所團隊耗時7年完成,在國外技術和材料壟斷的前提下實現的全自助研發光刻設備。
這一設備突破了高均勻性照明,超分辨光刻機鏡頭,納米級分辨力檢焦以及間隙測量和超精密多自由度工作臺等關鍵技術,是全球分辨力最高的紫外光超分辨光刻設備,單次曝光最高線寬分辨力達到22納米。
超分辨光刻裝備項目成功打破了國外在高端光刻裝備領域的壟斷,為納米光學加工提供了全新的解決途徑。
之后又介紹了介紹的幾人來自華科院電工所,孟謙同樣不知道的是,他們就是成功研制了高速原子力顯微鏡的人,由電工所自主研發的高速原子力顯微鏡掃描行頻達70赫茲,掃描范圍可達50~70微米。
至于長光所這邊都是老熟人了,很多都是之前來幫忙研發過光刻機的老朋友。
孟謙跟幾位頂尖科學家一一握手并表達了敬意,他們都將進入光刻機項目,為下一代光刻機的研發提供助力。
“對了,在研發經費的事情上孟總是怎么考慮的?據我們了解,阿斯麥面對金融危機依然確定了明年會保有10億歐元的研發經費。”路院長突然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