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謙非常肯定的說道,“不管國家實驗室能不能獲批,我們明年對光刻機的研發投入準備就是阿斯麥的兩倍。”
“兩倍?20億歐元?”大家都知道大風集團有錢,但還是有些激動,畢竟華夏的落后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因為之前太窮,所以華夏科學家對研發經費是很敏感的。
八九十年代不知道多少項目都是被錢給拖死的,如果能有錢,國家科技也不至于今天這樣啊。
“如果各位覺得加倍有些少,也可以超級加倍。”
眾人表情復雜的一笑,看著大家的表情,孟謙也有些心疼,但孟謙知道未來會好起來的。縱觀歷史,2009年后正是華夏科技開始爆發的一個節點,這里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有錢了。
雖然這個錢來的多少有點晚了,但09年之后就像超分辨光刻設備這樣的項目其實有很多,這也是華夏敢于沖擊工業強國的底氣,也是很多人不相信國家強大的原因。
因為發展的實在太快了,華夏不管是經濟的強大還是科技的強大都有點太快了,導致有些人根本反應不過來,因為日常生活的局限,他們的認知可能還在幾年前,但幾年的時間華夏已經翻天覆地了,所以他們用幾年前的眼光去看待華夏就還是覺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可事實上早就取得了數不清的重大突破。
這還是在米國各種限制的前提下,就像之所以要搞超分辨光刻設備而不是傳統光刻機設備,因為技術被壟斷了,不得不換選擇更困難的方向,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有一次次的突破。
而除了錢,人才和市場需求也是09年國內科技快速發展的兩個重要內因。早年間華夏的市場需要高科技產品的地方太少了,拿出去賣就別想了,人家米國德國霓虹國的產品擺在那沒理由用華夏的產品。直到09年之后華夏市場對高科技的需求開始提升,國內市場的需求來了,自然也就促進了生產設備和材料的發展。
人才就更不用說了,有了錢沒有人才也是白搭,而2009年后,2000年開始的教育改革第一批博士都差不多出來了,留學歸國的人也開始變多,人才來了。
而這,也正是孟謙自信的原因,他在苅谷道郎面前的自信真不是裝的,華夏在曾經的大環境下都能尋求突破口,何況這八年大風集團幫助華夏建立了很多平等優勢,雖然領先世界的核心技術并不多,但至少把很多技術都拉到了能跟世界坐在一個桌子上談判的層面。
在這樣的科技大背景下,孟謙堅信華夏這次科技大爆發一定會來的更猛烈。
經過了一整天的溝通,雙方終于把所有的細節都敲定,回去后國家層面進行了最后的審核。
2008年10月31日,國家正式批準了杭城信息物理國家實驗室,國內首家依托私企的國家實驗室,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