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夾雜著雪粒子,打在御書房的窗子上,“噗噗”作響。
如果換作往年,雪粒子在將融未融時刻,就會與周圍的雨水重新凝結成冰,將糊窗的綢布凍得宛若琉璃。但是今年,這種有趣的景色卻不會再出現了。水爐子通過特制的生鐵管道,將熱水源源不斷地送往暖氣片中,又源源不斷地將冷水帶走。把整個御書房,變得每天十二個時辰都像晚春時節一般溫暖。
應天神龍皇帝很喜歡熱水通過管道的聲音,這讓他感覺非常寧靜。
當年他被從皇位上趕下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廬陵安置。而廬陵的冬天不但寒冷,并且潮濕,將他折磨得經常痛不欲生。
所以,每當天氣變得寒冷潮濕的時候,那些不愉快的記憶,都會出現在他腦海里,讓他的心情變得煩躁而又消沉。而今年,水爐子管道里流淌的熱水,卻將寒冷和潮濕一起驅散,留給他的,只有干燥和溫暖。
這套水爐子,和皇宮里其余三十多套水爐子,都是他向軍器監少監張潛“勒索”來的。還有十多套“勒索”來的水爐子和銀火鍋,則被他賜給了弟弟李旦,妹妹太平公主和其他幾個皇親國戚。
凡是被賜予兩件物品的皇親們,都專門寫了表章向他謝了恩。并且在表章中對水爐子贊不絕口。而據他所知,如今長安城內,水爐子已經迅速取代了火盆,成為達官顯貴們冬天取暖地首選。
這東西可以將爐膛安在室外,或者安放在另外的一間屋子里,將柴碳和煙氣,都與居住者隔離。而熱水,則將溫暖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既溫暖,干凈,又有效避免了碳毒被人吸入之憂,贊一聲“巧奪天工”,也不為過。
在內心深處,應天神龍皇帝李顯對于此物的喜愛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風車、機井和水門。后三樣東西組合起來,雖然威力巨大,為長安城內徹底解決內澇之憂。但受益者主要是南城百姓。大明宮從落成那日起,就沒受過內澇的困擾,有沒有風車、機井和水門,日子都一樣!
不過,這話,李顯心里想想就行了。無論如何不能當眾說出來。否則,肯定有一大堆言官會爭先恐后上本,噴他不知道民間疾苦。雖然,雖然那些言官們這輩子吃過的苦,未必有他這個皇帝多,并且很可能連韭菜和麥苗都區分不清楚。
“圣上,圣后派遣尚寢局女史過來請示,圣上今晚準備在何處安歇?”監門大將軍高延福的聲音,緩緩在李顯身邊響起,讓他的好心情瞬間消失殆盡。
不是因為高延福本人,而是因為皇后韋氏所問的那個問題。
屋子里頭溫暖如春,人也會跟著生機勃發。韋氏年齡比他小三歲,身體又因為經常練習瑜伽術,而柔韌強健。讓他已經連續兩年多,都覺得力不從心。雖然韋氏從來不抱怨什么,甚至還頗為賢德的推薦其他妃子為他侍寢。但是,每當歡愉結束之后,看到韋氏眼睛里不經意中流露出來的幽怨,他都倍感無力和負疚。
這種感覺,同樣不能宣之于口,更不能求醫問藥。他做皇帝,已經被親生母親趕下臺一次,被很多權臣污蔑說不夠格。如果連做男人也得吃藥來輔助的話,他這輩子就活得太失敗了!
“告訴女史,朕今天需要批改奏折,就在書房旁邊的寢宮里安歇了。讓皇后和尚寢局,不必安排任何妃子過來伺候。”偷偷在心里嘆了口氣,應天神龍皇帝背對高延福,笑著吩咐,唯恐被老太監看到自己臉上的痛楚。
而監門大將軍高延福,最稱職的地方就在于,從不窺探自己職責外的東西。聽了李顯的吩咐之后,立刻像平時一樣躬身領命,隨即,快步走出了御書房。
“朕只是累了,休息兩天,就會好起來!”如同以感覺往力不從心時一樣,李顯自己用語言麻醉自己。然后拖著肥胖沉重的身體,緩緩挪向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