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一個貨幣基金,除非你連著買了一年,否則你怎么算也算不出這個收益來。但是你如果你連著買了一年,那跟定期也就沒啥區別了,所以我自己還是覺得合理的比較還是應該跟定期做比較,當然定期跟貨幣基金相比缺乏流動性,但是至少說明一點,就是拿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跟活期比年化個人感覺不科學也意義不大,典型的夸張宣傳。
這里還有個很大的誤區其實跟余額寶可能關系不是特別大,但是也要做個解釋,就是七天年化收益跟每日萬份份額收益的區別。所謂“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貨幣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進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數據。比如某貨幣基金當天顯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并且假設該貨幣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況都能維持前7日的水準不變,那么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2%的整體收益。
但是,貨幣基金的每日收益情況都會隨著基金經理的操作和貨幣市場利率的波動而不斷變化,因此實際當中不太可能出現基金收益持續一年不變的情況。因此,“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當作一個短期指標來看,通過它可以大概參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這只基金的實際年收益。
而且還存在可操作的空間,如果貨幣基金僅靠兌現浮盈來提高收益率,短期內可以把七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進資金的收益率就會攤薄。更為嚴重的風險是,如果一只貨幣基金大幅度兌現前期浮盈,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導致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資金大規模贖回,就有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同時,近七日收益率是由七個變量決定的,因此近七個收益率一樣,并不意味著用來計算的七個每天的每萬份基金份額凈收益也完全一樣。所以,作為短期指標,7日年化收益率僅是基金過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并不意味著未來收益水平。
投資人真正要關心的其實是第二個指標,即每萬份基金單位收益。所謂貨幣市場基金的每萬份收益就是把貨幣市場基金每天運作的收益平均攤到每一份額上,然后以1萬份為標準進行衡量和比較的一個數據。這個指標越高,投資人獲得真實收益就越高。
只談收益不談風險是非法宣傳
上面寫了這么多,其實,歸納起來就一句話,所謂的存十萬一年能拿四千的說法,第一是不夠嚴謹的,第二也是不負責任的,是明顯的只談收益不談風險的非法宣傳。為什么說非法宣傳呢?
2013年《證券投資基金的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對任何公開宣傳材料都進行了嚴格的要求,而支付寶的這次事件,明顯存在夸大宣傳的嫌疑在里面,也沒有進行明確的風險揭示。有人說,在具體購買的時候會做了風險提示,但是根據管理辦法里面是明確規定,必須在任何宣傳推介材料里進行風險提示的。
該辦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基金宣傳推介材料,是指為推介基金向公眾分發或者公布,使公眾可以普遍獲得的書面、電子或者其他介質的信息,包括:
(一)公開出版資料;
(二)宣傳單、手冊、信函、傳真、非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上刊發的與基金銷售相關的公告等面向公眾的宣傳資料;
(三)海報、戶外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