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目,基本上就是目前國內民間性質的基金會投入最大的了,而且大學推廣聯盟的這個基金,是今年一定要全部發放的!
幾乎是消息一出,就迅速被中青報、新華社、央廣日報等官方媒體開始報道,各大電視臺也開始同時跟進。
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大力宣傳的,而且大學推廣聯盟這次的基金會,主要面對的,還是國內教育資金投入最薄弱的中小學領域,這自然是更加引起外界注意。
“這次大學推廣聯盟的助學基金會,由大學推廣聯盟和楚科技術的公益部共同推廣,是大學推廣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學子,如果不是楚科技術,這個基金會不會這樣成功,我們要感謝那些支持國內教育事業的人,包括燕京體育等,還有那些深藏功與否,不愿透露姓名的陌生人!”顧銘面對媒體時,狠狠地夸贊了楚科技術。
這次大學推廣聯盟籌備的助學基金會,原本只準備籌措兩千萬人民幣左右,后來陳楚打過電話之后,直接變成了一億人民幣。
除了賀沙川拿出來的三千多萬外,包括秦長青、曹勝利、魏孟祁還有吳興道、杜建昭等人都是拿出了不少錢,而陳楚則用楚科技術公益部的名義,補齊了剩下的資金。
幾乎是消息一出,楚科技術的名字,就開始響徹大江南北,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畢竟相比起其他公司,往往敷衍了事,根本舍不得拿出一分錢做公益,楚科技術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拿了出來。
看著媒體上的報道,陳楚這樣做可不是無的放矢,國內各個公司基本上都被褥過羊毛,被各個慈善、公益基金會打過秋風,楚科技術也自然沒有落下。
與其把錢給那些不知道用來干什么了的慈善基金會,陳楚覺得還不如楚科技術自己來做,而且這些錢實際上也是一種變相投資。
大學推廣聯盟的助學基金會,發放給的那些人,都會被告知,這是楚科技術出的資金,潛移默化之下,未來那些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人,對于楚科技術的印象如何,就不需要多說了!
比如選擇一個品牌的時候,有時候一個印象就會改變結果,比如國外的微軟、英特爾、ib等,旗下都有公益基金,尤其是對于校園學生一塊,投入的資金非常多,這也是一種變相推廣品牌的方式。
而ib甚至是國內的電腦品牌,比如方正、聯想等,每年都會送大量的電腦給各個學校機房使用,實際上也是在培養市場。
等到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步入社會,需要使用電腦的時候,他們最熟悉的電腦電腦品牌是什么,會選哪個品牌,就不言而喻了!
不過除了對楚科技術的報道,還有秦長青、曹勝利他們的燕京俱樂部的報道之外,最讓無數人好奇的,還是那個捐款的神秘人,拿出來數千萬捐款,卻不透露名聲,想不讓人關注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