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戴維馬克為首的華爾街風投,達成協議之后,東方網上市,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最遲8月份,東方網就會登上納斯達克!
陳楚給了高盛、摩根幾大投行投資楚科技術旗下產業的機會,相應的,摩根和高盛等投行,也會為楚科技術做公關,引用資源給楚科技術,讓楚科技術跟北美的高校、實驗室、科技公司合作。
另外負責幫楚科技術,解決北美這邊的公關問題,也就是跟美帝之間的問題,由高盛、摩根負責協調。
陳楚知道這是與虎謀皮,刀尖舔血的合作,這些投行提供這么高的條件,根本不是什么為了楚科技術的發展,實際上還是為了從楚科技術得到更多的股權。
這一點陳楚和對方都心知肚明,甚至如果有機會的話,摩根、高盛這些投行,恐怕也不會介意,將楚科技術一口吞下,至于之前達成的什么協議之類的,在絕對的利益面前,基本上都是廁紙一堆!
不見多少創始人,都被那些風投掃地出門,國內有新浪王治東,國外有思科夫婦、老司機uber創始人崔維斯卡蘭尼克等,都是被這些投行掃地出門的。
如果有機會的會,不論現在說的多好,只要有機會,摩根、高盛都會直接撲上來!
這些投行的錢,可不是那么那么好拿的,可陳楚需要這樣的一個機會。
一個讓楚科技術跟ibm、摩托羅拉、英特爾、英偉達等公司,站在同一個競爭場地的機會。
由高盛、摩根這些華爾街頂級投行公關,楚科技術可以進入北美頂尖科技行業,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科技技術,得到最好的技術人才,這些事楚科技術目前最需要的,憑借楚科技術自己,不是沒可能發展起來。
可卻需要時間,就像華為一樣,也是積累了數十年,才能大放異彩,在國外攻城略地。
如果沒有意外,楚科技術恐怕也需要蟄伏數十年,才能在整個科技行業,發出自己的聲音,而現在有了一個機會,如果能夠在北美設立研發中心,對于楚科技術來說,是一條捷徑,可以讓楚科技術的軟硬件技術,發展時間縮短起碼數年以上!
就像三星一樣,三星的大股東就是華爾街的高盛、摩根、花旗這些投行和銀行,每年三星很大一部分利潤,被這些投行收割走。
而三星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崛起,跟這些華爾街的投行密切相關,97年之后,可以發現三星簡直開掛般發展,短短數年時間,從芯片、顯卡、處理器,再到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的技術,都是突飛猛進。
這跟三星投入巨額研發費用密切相關,可這些技術,尤其是半導體技術,三星突然開始不斷突破,而且這些技術都相對成熟,打的日本半導體毫無還手之力,這要是沒有背后支持者,說出去鬼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