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事,可能在每個時代看來,都有不同的解讀,就如同一個人,在他年少時、壯年時跟晚年做同一件事,心態也是截然不同的。
人如此,更不用提一家公司,放十幾年后,在那個“全球化”的泡沫被戳破之后,搞芯片、面板、光刻機等國產化的公司,絕對是國之重器的代表。
可在現在不同,全球產業化的浪潮向著全球洶涌而去,在國內也同樣如此,自研還是外購,在科技行業也同樣是備受爭論的話題,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某電腦品牌了。
收購IBM的電腦業務,讓其一舉成為國內科技行業的代表,但這幾年,基本上就是干的組裝的活,從全球采購零部件,然后組裝賣出,似乎日子過得相當不錯,反而是那些大搞技術研發的公司,都日子有些艱難。
而這就是近幾年的科技行業的現狀,自研跟外購的爭論中,外購零部件是占據優勢的,有一種論調就是,花費那么多的資金來搞自研技術,可最后說不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研發出來的,跟國外技術或者產品,仍然差距巨大,有這些錢還不如直接購買國外產品的好!
國內芯片行業過去十幾年,就是這樣的論調,畢竟國外芯片更便宜、性能更好,相反國產芯片又貴性能又不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外購自然是大勢所趨,除過Onyx科技、中芯、華為等還費力不討好的進入這個行業,其他原本應該布局這個產業的電腦、手機等科技公司了可都是碰都不碰一下這個產業的。
買一枚國產中端芯片的價格,都頂的上國外頂級商用芯片的價格了,在目前的科技行業,除了Onyx科技跟三星兩個鐵憨憨,依舊選擇使用自研芯片意外,其余的手機廠商,包括連擁有自研芯片能力的摩托羅拉,都開始選擇從外部采購芯片,因為真的便宜,利潤更高啊!
連芯片行業都如此,更不提目前還沒有進入主流科技產業的面板了,如今的面板可還沒有成為科技產業的剛需零部件,扛著國產面板大旗的京東方,日子比起那幾家搞國產芯片的公司,還要苦碧的多。
起碼那幾家搞芯片的,沒鬧出過因為業績不佳可能退市的窘境,而京東方可遇到過不止一次,由此可見日子過得有多難。
今年京東方的日子,同樣是不好過,液晶電腦、液晶電視進入新一代的產線升級,連夏普、索尼、松下、三星等這時候,都在花費巨額價錢升級產線,準備推出新一代的液晶面板,日子過得相當艱難,京東方這邊更不用提了,簡直是愁云慘淡。
這時候如果不跟著升級產線的話,那京東方在面板領域,未來恐怕就不是技術落后的問題了,而是可能形成代差,最后徹底被甩開。
但想要跟進,以京東方目前的營收狀況,基本上靠補貼勉強不退市,是整個國內股市少有的能夠跟汽車產業相媲美的,融資規模比市值還還高的公司。
這種狀況下,想要花費巨額資金,跟夏普、三星打擂臺,那基本上想都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