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真聞言頓時大驚般跪倒在地,如同栽蔥一般連連叩首不止,口中慌措間急忙驚呼而道!
“臣既得我王如此信任,惶恐卻還來之不及,如何敢蒙蔽我王啊?!”
“那這選才名錄之上!何以十之八九盡是世家大族子弟?!”
趙政怒不可遏,直指散落在地的選才名錄,當場憤而詰問!
他當時為了防止世家大族借助家族勢力影響此次公開選拔,特意向郝真叮囑清楚,每一位選中在錄的人才都必須標注清楚家世出身,好讓自己在最終審核之時能夠一目了然。
于是這份長長的選才名錄(初審稿),只需打眼一掃,就能夠最為直觀的看出世家子弟有多少人,寒門子弟又有多少人。
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試問趙政興致勃勃的一眼掃去,卻發現目之所及,一排一排,十之八九都是世族子弟之選才名錄,如何能不當即變色,勃然大怒呢?
“非是如此啊我王!臣知我王此次科舉,意在公平公正,為國選才!是故在考核之時,凡寒門子弟,從未敢有絲毫輕視,甚至于多有優待啊我王!”
郝真慌忙解釋,急切之間,甚至于差點哭了出來!
“那……卻又如何會有這等可笑名錄?!”
趙政聞言不由一滯,心知郝真此言應當不假,但為何最終得出的選才名錄,卻還是以名門子弟占據絕大多數呢?
“回稟我王!能有如此結論,非因臣偏袒世族子弟!實因寒門子弟大多受家境所限,所學甚少!除非極少數天賦異稟之人,比起從小培育的世族子弟來說,確是大有不如啊我王!”
郝真一見殿下還給自己解釋的機會,連忙便急切而道。
“臣知我王此次科舉,只以才學而論,而不受限于家世出身!但深究其里,還是應以才學為主啊!故而臣絕不能為了照顧寒門子弟,反而為我王選拔出一批無用之才啊!”
如此一番情真意切,發自肺腑之語,卻是聽的趙政當即愣在原地,久久難以言語。
是啊,此次科舉是唯才是舉,只論個人才學如何!
若是因出身寒門而特殊照顧,如此之舉,卻又和因世族出身而特別優待,又有何不同之別呢?
況且經此一言,趙政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為什么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明知道從世家大族中選拔官吏,長此以往,會導致世族不斷做大,世家力量越來越龐大甚至于難以掣肘。
可為什么還是一代一代,一朝一朝,盡皆依賴于世族名門呢?
或許除去體制原因之外,還是因寒門子弟之中,并無多少人可堪使用啊!
須知在古代封建社會,可不同于現代的九年義務教育,幾乎每個人不論出身,都能夠得到近乎平等的教育機會和資源。
在古代,尤其是在連私塾都沒有的古代社會,教育資源幾乎都被壟斷在世族名門手中!
如此一代一代,相繼傳承,自然更容易出人才,也更容易令家族勢力不斷龐大,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而至于寒門子弟,首先在能夠獲得的教育資源上,就大大落后于世族子弟。
等于是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后于人,除非果真天賦異稟,又如何能與世族子弟較量高下呢?
“這……”
念及至此,趙政才忽而恍然大悟,自己還是想的太過簡單了啊!
難道公開選拔,寒門子弟就有能力與世族子弟相抗衡了么?
除非自己能夠打破這種資源壟斷,令寒門子弟也同樣擁有等同于世族子弟的教育資源!
否則,什么科舉制度……無異于癡人說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