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驪王朝·承澤宮·皇極殿
時隔數月之久,天啟圣皇罕見的出現在皇極殿中,遍召群臣,商議國中大事。
凡三公九卿,內閣元老,盡數到場。
其中,由陛下親指,新進內閣大臣韓新,同樣在列。
所有國中大臣盡皆明白,今日陛下相召,必是為了討論韓老國相去世之后,下一任大驪國相及內閣首輔由誰繼任之事!
如此國中大事,顯然是陛下難有決斷,這才會召集重臣,共同商議此事。
是以,一位位朝中大臣立于殿內,眼神頻繁交匯,卻都盡皆無言。
所有人靜靜侯立原地,等待著圣皇陛下的駕臨。
“圣皇駕到~”
忽而間一聲高唱,殿內一眾文武大臣,盡皆神情肅穆,行君臣之大禮,口中整齊劃一般高呼而道。
“臣等恭迎圣皇陛下!”
一片恭迎聲中,天啟圣皇挺著肚子,笑容滿面般步入殿內,直至立于龍榻之前,望著場下一眾跪伏在地的國中大臣,不禁笑而說道。
“呵呵……眾卿平身。”
“臣等謝主隆恩!”
群臣盡皆謝恩過后,紛紛起身而立,按文武左右分列兩側,靜候陛下御旨。
其中,文官之首本應為國相兼內閣首輔韓彧,如今在韓老國相去世之后,自然而然由右相董懿列在首位。
武官之首自不用說,非國帥敖湃莫屬!
“眾位愛卿,今日寡人召集諸位來此,是想商議國相繼任一事……”
‘國相’二字一出,殿中重臣盡皆神情一凜,心知改變大驪王朝今后十年命運之重大轉折,就將在此時此時正式發生!
大驪國相之位,其重自無多言。
不僅對于大驪國中來說,國相替任都堪稱震蕩朝野!
就算是放眼九州三國來說,大驪國相之更迭,對于天下格局都將有著至關重要的莫大沖擊!
因而在場之人,無不屏氣凝神,紛紛等待著最終之相位歸屬!
“不知諸位愛卿,可有舉薦啊?”
天啟圣皇輕笑著望向殿內,雖面露笑意,但眉宇之間的愁意卻是如何也遮掩不住。
只因國相兼內閣首輔之位,實在是太過重要!
他近日以來,一直在慎重思量此事,究竟由何人替任國相之位更為穩妥?
然而挑來選去,反而徹底沒了主意,在那些候選名單之中,似乎都行又似乎都不甚滿意。
故而,天啟圣皇在萬般無奈之下,便召集內閣元老,朝中重臣相聚于皇極殿中,想要就此事聽聽眾位國中大臣的意見。
“啟稟陛下,臣私以為……國相之位,事關重大!萬不可輕而戲之!”
正在此時,只見文官隊列中當先步出一人,卻是手執笏板,搶先而道。
“自上古及今,凡相位更迭,無不由右相而替任左相也!故而,臣以為此事何須再議,自當由右相董大人,順理成章接替左相之位才是!”
此言一出,文官一列多有頷首贊同,然武官一列卻是大多嗤笑而否。
但無論殿內眾人贊同與否,自古右相替任左相,實乃正統之為。
蓋因右相之職,實為左相之副,所司之職,本就為國相分內之事。
由右相替任左相,自然也就是最為穩妥,也是最為順理成章之事。
“呵~,此言大謬矣!”
正在此時,又見武官行列中率先步出一人,當眾譏諷而道。
“你既言上古之制,何以避重就輕,只言左右更替,不言出將入相耶?”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無不怔神,卻是盡皆心中一驚!
須知出將入相為何意,自是由國相兼任國帥之職,統籌文武,治國與刀兵并進!
如此一來,國相之位卻是更顯權責重大,既掌朝政又統兵馬,堪稱為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此文武合二為一之舉,在十國爭霸時期大為風行。
蓋因十國爭霸時期,國家存亡危難常在一線之間,由國相統籌文武能更好的減少內斗,一致對外。
但是在天下局勢漸漸趨于穩定之后,出將入相之人卻難免有些功高震主,頗受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