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三大王朝普遍又將文武一分為二,讓兩者互相掣肘,維持均衡。
可如今卻有人大膽提議,干脆恢復古制,將國相之位與國帥之位合二為一!
如此之言,自是驚的殿中眾臣無不瞠目,卻是事先并未在心中有過此等揣測。
況且右相董懿年老體衰,又從未領兵打仗,那么目下國中,唯一符合出將入相之人,也就僅有大元帥敖湃一人了啊!
“哦?出將入相么?”
驟聞此言,卻是連高居正中的天啟圣皇都不由心中一跳!
但旋即卻又陷入沉思之中,似乎是在考慮著此種可能。
就連在場年齡最小的韓新,突聞此言之下,都忍不住心中一驚。
畢竟出將入相這等人臣之極,可是連自己的父親當年,也并未曾真正達到啊!
就算是當年帶領大驪并吞三國的父親大人,也不過是統御了國中半數兵馬而已!
其余半數兵馬,則由國帥敖湃統帥,在東疆抵御淮夷,兼御守國門之重任。
而如今若果真由大元帥敖湃替任國相之位,就將徹底大權在握,達到從未有過的人臣極巔啊!
這也就是大元帥敖湃身為外戚,其妹妹早年便已入宮,尊為貴妃之一,并誕下皇子,極受圣皇寵愛。
其實真要說起來,大元帥也算作是皇族的半個自家人。
否則,若是一個外人突然想要染指相位,那可難保圣皇陛下會不會因此而多想。
“陛下,臣以為國相替任之事,非同小可,理應考慮韓相之意!卻不知韓相在去世之前,對于替任國相之人……可有舉薦?”
正在這時,就在殿中大臣盡皆震驚于出將入相之語時,國師東方旭卻是驟然出列,當眾諫言而道。
此言一出,頓令殿內眾人紛紛頷首,當下附和而道。
“是啊!韓相相人之準,可謂是舉世皆知啊!”
“國師此言極是!理應參考韓相之舉薦為佳!”
“是啊是啊!韓相必當有所舉薦!”
瞬時之間,整個皇極殿中,‘哄哄嗡嗡’的輕聲議論起來。
韓彧為相多年,早已在朝野上下樹立了難以抹去的深刻影響。
如此國之大事,理應聽聽韓相之言才是啊!
只不過不同于眾位國中大臣的盡皆認同,天啟圣皇、右相董懿、國帥敖湃,卻都在聞聽此言之時,下意識微皺眉頭,面露異色。
“唉……老丞相在離世之前,確向本王有所舉薦……”
天啟圣皇忽而嘆氣開口,頓令殿內倏然一靜,眾人無不側目,紛紛望向圣皇陛下,心中不斷猜測著,究竟韓相會舉薦何人?
只有韓新立于殿內,卻是跟天啟圣皇的表情如出一轍,滿面盡是苦笑之色。
“這……老丞相舉薦之人……卻是一無名之輩啊……”
天啟圣皇嘆而搖首,顯然對此也是無奈之極。
倘若老丞相舉薦之人不是那什么小小的太史典吏,無論任何旁人,只要自己略為熟知,卻都是會慎重考慮老國相的建議!
甚至于,哪怕是老丞相舉薦自己的長子韓新,也不是說完全不可以考慮的啊……
可偏偏怎的,就舉薦了一個從未聽聞不說,甚至于連師從何人都不敢道出的無名小輩呢??
“哦?無名之輩?”
國師東方旭神色一動,心下卻是更為好奇,不由追問而道。
“陛下,敢問這無名之輩……卻是何人?”
之所以有此一問,正是因東方旭與韓彧私交甚好,更是深知韓彧相人之準!
既然他在離世之前,特意向陛下舉薦此人,那么就肯定能夠說明,此人必定有其不凡之處!!
是以,越是出乎意料之人,東方旭反而越發大感興趣!
“這人……好像是什么……太史院中的太史典吏?”
天啟圣皇頗為艱難般回想起此人,雖勉強記起了令他記憶猶新的太史典吏之職,卻半晌記不起來,此人之名究竟為何?
“叫什么……魏……魏什么來著?”
卻是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來一個魏字而已。
至于全名,卻是無論如何也記不起來了……
“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