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三一愣,反問道:“銀子?”
“就當是你賠給四公子的吧,人家那個腚……也值五百兩……”
小柴禾也是頭一次辦這樣糟心的差事,但這個差事帶來的影響還是在千里之外開始發酵起來。
唐山。
“唐山”之名始于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東征朝鮮,回途經此,其愛妃曹妃病逝,唐太宗念其愛妃,賜“唐”姓于其埋骨之山,唐山由此而得名。
唐山是燕京與山海關之間的要道。多爾袞在古北口攻破唐節的兵馬之后,親率大軍在薊鎮與吳閻王對峙,同時派多鐸南下唐山,扼守瑞朝山海關守將索沛回師支援的路線。
這日,多鐸軍中有兩只信鴿落下,腳上的信件被人解下來。
“額木、杜因、那達……”看信的清軍文員看了一眼,見信上都是滿洲文字,明白這是緊急機要,忙將信交了上去。
不一會兒,秘信傳到豫親王的幕署,有文吏捧起一本翻了起來。
“用這本書來解密,還是容易被關內人猜出來。”
“猜不出來的,這一版是睿親王讓人新刻的。”另一個文吏搖了搖頭,道:“主要我們大清也沒有別的書有這么多滿文了。”
幾人忙了一會,把那秘信譯出來,很快就傳到了多鐸的案頭。
“豫親王,這是薩馬拉的傳信……”
多鐸執信看了一會,臉色漸漸鄭重起來,招來和度商議。
和度是阿濟格的長子,這次南伐跟在多鐸軍中,他阿瑪阿濟格就是因為中了王笑的奸計,在遼西走廊被海船上的火炮傷了腿,又在遼陽城遭了大水浸泡,最后被傷病折磨而死。
這次發現王笑又想故計重施,和度恨得直咬牙。
“王笑又是派水師來偷襲我們?”
“當時要不是這個賊子偷襲盛京,我們早就攻下中原了。眼下他還敢陰魂不散,上次情報說,瑞朝的使節已經回到燕京,很可能唐中元這幾天就要詔告天下他們兩朝聯盟之事。王笑這是想趁著盟約剛傳出來的時機,暗中偷襲,卑鄙。”
和度道:“我必要把他挫骨揚灰。”
多鐸也是罵了一聲,他還記得當時多爾袞曾鄭重地警告過他放跑王笑的后果,當時他還十分不以為意,現在看到這個名字,他還是感覺到頭大。
這次要再讓王笑偷襲得手的話,多鐸不用想都知道,多爾袞又會大發雷霆。自己在墳山一戰沒能把王笑殺掉的事又會被拿出來舊事重提。
“據線報,索沛的兵馬五日后便要在唐山、遵化之間過境。”多鐸指了指地圖,道:“我大軍不好調動,派你去守天津,能不能攔住王笑?”
和度毫不猶豫,應道:“我絕不讓一個楚兵登上岸。”
多鐸道:“好,我讓孫仲德調三十門神威大將軍炮由你調度……”
神威大將軍炮,炮身為銅鑄,長八尺五寸,隆起四道,重三千八百斤,用藥五斤,鐵子十斤,配有炮車。
這次清軍攻破古北石,神威大將軍炮也是功勞不少。
和度得了軍令,馬上就趕到烏真超哈炮營調了火炮送往天津港。孫仲德不敢怠慢,安排人晝夜不分地運送,終于從遵化把火炮拉到了天津。同時還調了五千火銃兵歸和度指揮。
三天后,薩馬拉也馬不停蹄趕回清軍中,和度又確認了楚朝水師的路線,準備好了布防。
他的防線設在大沽口。
大沽口素有“津門之屏”之稱,楚朝定都燕京之后,此處成了海上進京的唯一門戶,戰略位置日漸凸顯。
楚朝中期,為了防御倭寇,大沽口構筑堡壘,修建炮臺。
如今瑞朝扶了楚朝,還沒來得及駐軍大沽口,于是和度占了炮臺,將神威大將軍炮拉上來,只等楚朝水師一至,炮火齊鳴,將其轟得片甲不留……
大清順治二年三月十七日,微風,風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