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是不是處在有15個人的時期?”
弘治皇帝看著劉晉,他聽懂了劉晉的話,也仔細的對比了一番,發現現在大明和劉晉所說的15個人的時期非常相似。
“或許可能是處在16個、17個人的時期吧。”
劉晉想了想說道,弘治朝的時候已經屬于明朝中葉,再過個百來年,人口更多,土地兼并更嚴重,即便是沒有小冰河期,明朝也會像歷史上其它的朝代一樣,伴隨著農民起義,最終迎來了改朝換代。
李自成能夠打進北京城讓崇禎皇帝吊死在歪脖子樹上面就足以說明這一切,即便是沒有瞞清入關,最終這天下也肯定不會再姓朱、
“再來說一說太祖制定的戶役制度。”
“在太祖時期,因為天下動亂已久,特別是還遭到了元胡的百年浩劫,天下人口稀少,百廢待興,那個時候自然是需要百姓扎根于土地,恢復生產,所以太祖才會制定戶役制度,嚴禁人口的流動。”
“因為這個政策在當時來說是最合適的一個政策,能夠盡快的恢復元氣,讓天下安定。”
“但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人口增多,土地還是那么多土地,并且擁有功名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免稅的人越來越多,土地慢慢的也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
“如果這人口一直沒有流動,所有人依然局限在原先的地方,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的話,更是活不下去。”
“到了這個時候,人一旦活不下去了,后果自然就是流民四起,烽火遍地。”
劉晉看了看弘治皇帝的臉色,很顯然此時弘治皇帝的臉色并不太好看,不過劉晉卻是沒有停下來,依然繼續說道。
“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如果想要打破這個局面,要么就是減少人口,要么就增加土地。”
“這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人口減少的過程,戰爭是最有效的減少人口的方式。”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就要將這天下多余出來的人口遷移到別的地方去,大明之外的世界非常廣闊。”
“這黃金洲是大明的幾十倍大,土地極其的肥沃,足以養活幾十倍于我大明的人口,還有這南洋地區,土地肥沃,水稻一年三熟,同樣能夠養活大量的人口。”
“這澳洲、非洲、天竺等等,還有我大明北面的廣袤區域,大明之外的土地何等廣袤,足夠我們擴張無數年。”
“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華夏祖先也是遵循了這個道理,所以從漢中地區一直慢慢的擴張到了現在的遼闊版圖,所以才能夠養活現在數以千萬的人口。”
“要是一直局限于漢中地區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擁有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廣袤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