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何?”
劉晉一聽,頓時連忙問道,李繼業是西山這邊出來的老人了,對于西山這邊的管理都已經很熟了,鹽場招工,這待遇方面肯定是很不錯的,竟然會招不到人。
“鹽場這邊招工的待遇我都是按照西山煤業這邊的待遇來開的,只要肯努力干活,一個月掙兩三兩銀子肯定沒有問題。”
“但是大家都很顧慮的一點就是,大家怕進了鹽場之后改了戶籍,怕改成灶戶,影響自己的后代子孫,所以盡管工錢很高,但是卻沒有人愿意來。”
李繼業將原因說了出來。
“改成灶戶?”
“我們只是招工,和戶籍有什么關系,更何況我們又不是朝廷,豈能隨便改人戶籍?”
劉晉一聽,一頭霧水,只是簡單的招工,你給我做事,我給你工錢和飯吃,哪里還會涉及到什么戶籍的事情。
“我也和周圍相鄰的人說了,但是大家不相信,因為大家覺得鹽這東西,歷來都是朝廷鉆營,別看我們現在做的好好的,說不定那天收回去了,給鹽場做工的人豈不是一下子就變成了灶戶。”
“這灶戶是什么情況,大家可都清楚的很,灶戶比起軍戶來都還要更加的窮苦,根本就沒有人敢來做事。”
李繼業很是無奈的說道。
聽到李繼業的話,劉晉頓時也是沉默了,頓時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個戶籍制度是制約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枷鎖。
因為戶籍制度的存在,明朝的老百姓不能隨意的走動,很多人一輩子連自己所在的縣都沒有出過。
除此之外,這戶籍制度的存在,嚴重影響力生產力的提高,灶戶生的兒子是灶戶,世世代代都是,被鹽場的官吏壓榨到死,甚至于都沒有辦法反抗。
大家的擔憂并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一旦進鹽場做工,即便不是灶戶,其他人也會以為你是灶戶,到時候娶老婆都難,誰會愿意嫁給一個灶戶?
生出來的孩子都不能讀書考科舉,世世代代都要對著一口鍋煮鹽的灶戶。
“這事看來是要找陛下要一道圣旨,或者是找朱厚照這個太子來個旨意才行,即便是自己開口去向大家承諾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劉晉的腦海中很快就意識到這件事情是連自己都無法解決的事情,其實大家就是擔心,害怕,害怕一旦進了鹽場做工,將來就會成為灶戶,世世代代都是低賤的灶戶。
縱然是現在鹽場這邊開出來的待遇非常的誘人,但是沒有人敢拿自己和后代子孫的前程去當賭注。
“此事我會向天子稟明,向陛下請一道旨意,到時候你再拿著這個旨意去招工。”
想了想劉晉也是對李繼業說道,很是無奈,在這個時代想要發展出資本主義來,還真是有諸多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