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中旬,田信返回麥城,羅瓊也領著部分虎牙軍從襄陽撤歸。
為展示和談誠意,田信被迫后撤到麥城,關羽也減少荊城大營所屯軍隊,向北增加襄陽守軍。
作為回報,田信返回麥城不到三日,江東運輸米、豆八萬石于漢津。
不止是他,馬超的牙門軍也撤往臨沮駐屯。
田信在巴丘,馬超在江陵,隨時可以乘船順江而下直搗夏口,這讓孫權很難受。
他的武昌城還處于修建中,面對荊州軍的野戰、圍攻毫無優勢可言,只好以糧食為籌碼,迫使馬超、田信后撤。
否則這兩個人擅自發動進攻,鬼知道會不會直接打穿武昌的粗陋防線,一矛捅到吳郡去。
麥城周邊百廢待興,雖在冬日,可依舊熱火朝天。
沮水、漳水又未封凍,許多丁壯在上游伐木,以河水往麥城周邊運輸木料、木柴。
去年這個時候,許多人縮在房子里靠抖、火塘就能御寒,可隨著田信《防疫救護十二策》刊行、布告于各處,又有救治麥城傷員的實際例證,使得士民格外注重冬日采暖措施。
土炕這種有原型可查的東西在田信手里自然而然的早早出現,隨即飛速向各處傳播,盤造土炕又非什么困難技藝。
隨著火炕、火墻被發明出來,百姓健康、生活品質提升是一方面,也增加了生產力。
羅瓊回麥城,找到田信時,田信正走訪麥城周圍的荊蠻定居點,粗劣搭建的木屋、土屋甚至是棚屋、草廬,能擋風就好。
無一例外都盤建了土炕,荊蠻男子也多在河水上游采伐樹木,老人、女子、孩童則留守,留守時盤坐在火炕上編織竹筐籃子、麻繩,或者用堅硬木料打磨農耕時的器具。
沮水、漳水兩條河,流量最大的是漳水,水雖然不是很深,但寬三丈余,使得荊山木料源源不絕運往麥城。
羅瓊盤坐在熱滾滾炕上,直感慨:“將軍功在社稷千秋!”
“民生艱難,不過力所能及之事耳。”
田信面前擺著小桌,他鋪開一卷竹簡審視內容:“伯雄來的正好,這段時間里,此類瑣碎政務令我厭倦。”
羅瓊探頭來看,竹簡內容圍繞兩個方面產生,一個是土漢之民抗令,如隨地便溺、飲用河水之類;另一個是外出伐木的人群發生爭執引發的斗毆。
這些事情都已經過相關軍吏審判,現在上報審判經過和處罰決定,田信這里簽字后,就會執行相關懲處。
羅瓊也拿起一卷竹簡翻開審閱:“將軍名動中原勇冠三軍,今三方休兵罷戰,將軍何不乘機招納賢良俊秀充實幕府?”
這些零碎政務交給各類功曹處理即可,畢竟有成熟的幕僚體制。
見田信沉吟,羅瓊進言:“將軍,實不該拖延至今,已惹人非議。”
“唉。”
田信只是一嘆,放下筆,抱起茶碗挪到身后火墻處,背倚溫熱火墻,雙手抱茶碗在丹田,語氣寥寥:“伯雄,我不怕做瑣碎事,只是厭倦爭執。樊城那一箭,雖射在我身上,射死的卻是一舉光復中原的戰機。”
這一箭很重要,田信懷疑射箭者不僅僅是忌恨自己這么簡單,極有可能是北方來的奸細。
當時于禁七軍投降,龐德部覆滅,曹操所率大軍還在雒陽。
只要擊破宛城擒殺曹仁,大軍勢如破竹北上即可,攔在面前的只有駐屯宛城的徐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