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及身后的一眾軍吏遲疑,皆看孟達,孟達情緒崩潰沒反應,隨齊齊拱手:“得令。”
田信攙著孟達進入營帳,孟達身體更軟,鼻涕泡都出來了,一臉淚水,修剪精致的胡須也散亂無狀:“君侯,孝直已去,我甚惶恐。荊人驕橫無狀,劉封剛愎不聽良言相勸,我又接連冒犯關侯。荊益二州廣大,漢王胸襟更是寬廣無垠,卻無我容身之地。”
他勉強坐在幾案旁,左肘倚著幾案,右手抹臉:“我也不知這一年來怎就到了這般地步,孝直離我而去,劉封又欺我無力,各軍紛紛建功,而我卻留在上庸山中難見用武之地。殺身之禍旦夕將至,我心甚不服。”
孟達淚眼看田信:“君侯威名赫赫,荊人尚且欺凌,更別說我這老朽無用之人。”
說著他轉身找出一卷帛書遞出:“漢王也知我委屈,使我兒持書信前來,放我率軍自去。漢王情重,我就此離去,恐余生追悔不及。若不去,又有大禍。念及如此,還不若隨孝直而去,得享清凈。”
田信審視這卷帛書,蜀錦材質,花紋、字跡、印都對的上,心中松一口氣,就說:“孟府君于我有提拔之恩,若非孟府君授我夷兵假營督一職,我還不知要蹉跎多久。若是屈居案牘之間,消磨志氣不說,還會錯過這場天大機緣。”
“正是惦記孟府君恩情,才不敢貿然與府君走動。突聞府君偽造我調兵文書,就知府君已生去心,這才星夜來見。”
將帛書疊好,放到孟達面前:“我來見府君,有兩重心意,一是當面道謝,好教府君明白田某心意。早前朝中有法孝直,你我關中鄉黨不宜走動,這才忍耐至今。其二是來勸府君回心轉意,率軍助我破賊。”
見孟達不語,田信長舒一口氣:“早前寄居府君門下時,府君也知我喜靜不喜動。今法孝直不幸,而關侯功業高隆,如今修身養性力求做千古完臣。我等受荊人欺壓,在關侯眼中不值一提。我又自恃力強、年輕,不愿與荊人爭一時長短,卻疏忽了府君處境。”
孟達聽到這話哭聲更大,田信抬手輕拍孟達肩背,好言安撫:“府君或許還不知,關侯近來信中提及法孝直,頗多羨慕。原來漢王思念法孝直功勛,欲稱制后為法孝直追謚。謚號已然擬好,就等頒布。”
孟達猛地抬頭,眼睛紅腫:“此言當真?”
“不敢相欺。”
田信伸出食指沾了沾碗里酒水,在桌面寫下一個‘翼’字,本就是真事:“府君,以為如何?”
“孝直不枉此生……我險些連累孝直!”
孟達起身走向一側桌案,捧一支毛筆來,在桌上鋪好一卷帛書:“懇請君侯寫與帛上,我也好時常瞻仰。”
田信捉筆,鄭重書寫一個翼字,左下角又題小字,一共三列:漢故尚書令護軍將軍扶風法翼侯,公名諱正字孝直,同邑后進田孝先題。
所書皆是簡體楷書,田信沒什么好害怕的,據虞忠所說,江東有個奇葩士人喜歡造字,造了千余個,招搖過市自我感覺很良好。估計這個虞忠記不清姓名的士人也對漢字簡化工作有一點微不足道,又很重要的貢獻。
自己的簡體字是集大成的簡體字,真沒必要心虛,跪繁體古字。
孟達捧著,雙手顫抖:“君侯,某有意去江陵負荊請罪,君侯以為如何?”
“漢王豁達,豈會在意這點微末小事?”
田信去一側放下筆:“我也不瞞府君,私賣江東軍械者足有十余人,武陵、零陵二郡守皆在列,孫權背盟來襲時,自知罪大,故頃刻間易幟江東。如今這二郡涉案官吏多避居江東,潘濬也涉足其中,缺乏人證,不知其涉案深淺。”
田信回頭看孟達,孟達也是了然神色,不感意外。
就聽田信繼續說:“此等丑聞,黃公衡、馬季常、輔元弼皆不欲張揚,有意掩蓋。而潘濬又身處高位,若問罪,牽連必然廣泛。此人見荊州兵馬勢大,遂有恃無恐。軍需不足乃實情,借機縮減南陽各軍夏衣布料意在試探而已。”
“關侯不與他計較,意在要其性命。”
“漢王懸而不定,多是想看看荊人心思。荊人只是不愿丑事宣揚而已,故為潘濬所脅迫。”
田信說著來到孟達面前,伸出手抓住孟達雙手,四手交疊,言辭懇切:“我與府君鄉里人也,潘濬不足慮,劉封亦不足慮。今漢王即將稱制,治下本就該百花齊放,哪能由一家獨大?”
“此番府君隨我出堵陽,必能揚名敵國,為府君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