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漢水上漲,漢軍主力次第撤退。
侍中廖立奉命前往襄陽迎接‘夏侯霸’一行人,似乎是為了立威,劉備派遣朝中官員英銳子弟隨同廖立。
計有羽林中郎習溫、龐宏,及益州秦宓、揚州張溫這樣的善辯之士。
招待夏侯霸一行人,大家都是有心理優勢的。
軍事上咄咄逼人的勢頭是最大底氣來源,另一個是曹魏方面要見田信被拒絕一回,現在換一撥人又來,頗有點不要臉面的意思,自然會被輕視。
另一方面來說,也有接觸夏侯霸,嘗試策反、瓦解譙沛集團的心思。
夏侯家那么大的家業,派人來為劉備效力,留一條后路什么的,基本上也算當世常見手段。
因為張飛當年做下的好事情,夏侯家終究有別于各家,還算有搶救價值。
秦宓、張溫一見如故,時常辯論;習溫、龐宏累世之交,有兄弟情誼。
可惜夏侯尚不是來吵架的,也不是來辯論天姓什么之類的玄學,讓秦宓、張溫這這一手組合拳打空,無所事事閑聊起來。
現在國內的局勢有點迷,尚不明朗。
僅僅侍中就有中生代三人,新生代三人。
在田信拒絕兼任相府司馬后,敏感的軍權過渡更顯的棘手。
如果田信愿意等,接受安排,那按著年齡、資歷慢慢排,幾年后關羽不在,局勢穩定,會形成諸葛亮為核心,張飛、廖立、馬良、李嚴、黃權為輔翼的格局。
這個格局里,田信、關平、張苞是第一序列替補,隨后是相府長史王連、掾屬李邵、尚書蔣琬、蜀郡守楊洪、向朗、費、楊儀、魏延、吳懿、輔匡做二線替補。
這個格局無法形成,那就另改一種,相府算一系,大將軍算一系,搞二元格局。以張飛做大將軍替補,后面誰能接替大將軍,就看能不能打下關中。
打下關中的軍功,足以讓田信、關平、張苞任何一人攢夠功勛,哪怕不足以擔任大將軍,但也能暫行大將軍事。
不可能相府完全放棄兵權,將府也不可能放棄執掌地方的權力。
會形成一種交叉影響的格局,相府守益州,將府統荊州,為了削弱將府避免將府再犯之前的錯誤,已提前析分荊南成立湘州。
秦宓酒后稱贊說:“荊北全力北伐,身后湘州固守,足以抵御江東侵襲。”
張溫看法不同:“我以為益州廣袤,也該分為數州以便治理。最少也要分出巴州,以協力荊州北伐。南中蠻夷早晚生亂,理應常設南中都督執掌征伐之事。待南中編戶齊民后,再設立一州以重臣治理。”
這是兩刀要把龐大的益州分成三片,秦宓哪里愿意:“今事貴在專一,再分則力弱,如能能濟大事?”
“那荊州又何必分立湘州?”
“哪能一概論之?若不析分湘州,今后北伐時盡發荊南兵馬,致使后方空虛,恐有覆亡荊州之險。”
秦宓雖激動,可也放低聲音:“扈谷亭侯止有一位,若事再發,誰能力挽狂瀾?”
必須防備關羽北伐襄樊時大打出手,戰果太豐盛差點丟掉江陵的事情再次發生。
關羽能傾盡荊州之兵賭一場勝利,無人能勸阻;換到今后田信、關平執掌荊州軍,也沒人能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