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帶著部曲衛隊走了,可麻煩才剛剛開始。
南陽人要重新站隊,到底是支持鄉黨、名門來氏家族,還是去跟田信合作。
北伐順利,那南陽就不是前哨基地,來氏家族地位,影響力會隨著統一步伐前進而漸漸恢復;田信的重要性則會隨著統一步伐前進而下降。
若是北伐不順,南陽不幸淪為前哨基地,那田信就握著生殺大權。
不需要田信親自動手,魏軍鐵騎自然能幫田信解決一切田信不想保護的家族、組織。
到那時,南陽戰場順田信者生,逆田信者死。
可來敏也覺得自己冤枉,冤枉的很,只不過是建議、規勸田信進獻瑞獸,這有什么錯?
結果這個小卒痞翻臉就罵,罵的不留余地,世上怎么會有這種混賬人物?
不就幾只瑞獸么,你給個面子進獻給陛下,然后再去山里抓……妨礙你什么了,你就死命辱罵?
吵架也就算了,還要動手,簡直道德敗壞有辱斯文!
經此一事后,來氏家族與田氏家族已勢不兩立,幾乎不共戴天。
田信不僅罵的來敏抬不起頭,還詆毀來氏家族所修《春秋左氏傳》教不出好人,這是要絕左傳的門戶,這仇可大了。
幾乎不用想,也知道修習左傳的人,幾乎無法在田信影響范圍內得到晉升、升遷。
不需要田信示意,田信部伍、舊部自會打擊學習左傳的士人。
這意味著來氏家族的門生故吏被另類的‘黨錮’了,仕途慘淡。
來敏怎么想,能不能想通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來氏家族還想要臉,就要跟田信斗下去。
可南陽鄉黨、官員們可就為難了,該何去何從?
漢口決戰時,宗預因指出幾個吳軍將領身份標示而有功,一戰獲封安眾亭侯,食邑三百戶,這都是拜田信所賜。
還有新來的尚書鄧芝,就因為婚禮上跑的快,拿到了田信贈送的一首詩,荊北芝蘭之名流傳天下。
還有宛城李嚴,敗軍之將因田信保住命,還穩定了地位。
要知道,來敏才是南陽鄉黨中的頭面人物。
太子家令,何等重要的職務,幾乎可以視為劉禪的小丞相。
可是呢,田信給鄧芝贈詩也就算了,可偏偏對回新野掃墓的堂堂太子家令不問不顧。
不寫詩也就算了,竟然不管不問,這讓來敏怎么好意思回鄉?怎么好意思面對世代友鄰的小老弟鄧芝、宗預?
不懟田信懟誰?
地位就是這么來的,宗預封侯有了地位,鄧芝獲詩地位突增,李嚴犯大錯后還能穩住地位本就是一種提升。
這本是末節,可田信偏偏不理來敏,兩相對比,來敏怎可能無動于衷?
事出有因,難道要怪田信無禮?
接親后就會麥城去了,難道再特意離開麥城來拜見來敏?或者送上拜帖,等來敏批示約定一個時間再見面?
太子劉禪、丞相諸葛亮從當陽返回益州時,田信都沒送……難道來敏地位比這兩位還要高?
這是扯不清楚的事情,唯一要慶幸的是田信忍住了,沒當場一拳打死來敏。
鄧芝、宗預、文聘要做新的抉擇,遠在江陵的李嚴也要做一個選擇。
在襄陽的鄧芝三人還未明確表態,事情火速傳到江陵后,李嚴率先表態,上奏《忠奸論》。
“臣聞曹丕篡逆時多戮中原忠貞之士,而宋公、衛公世享漢祿四百年,不發一言,轉首進食魏逆爵祿。可見宋公、衛公家系重私利而廢國恩,宋公世家孔子之裔也,倡導忠順,毫無楷模表率之意,臣深以為恥。”
“陛下三興漢室,漢壽侯、西鄉侯功不可沒,后有武當侯力挽大廈于將傾之際,此皆社稷輔翼重臣,宜加厚賞。”
“臣斗膽進言,請陛下策封漢壽侯、西鄉侯、武當侯為大漢三恪,以繼商、周、夏之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