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使勁,兗豫二州成為無人區幾乎是一種必然。
中原成為無人區,那才棘手。
不像現在,還能以中原人口為籌碼,脅迫魏軍進行決戰;還能從中原人口身上獲取補給、情報。
魏軍控制中原,那始終都會對孫權新獲得的淮南地保持壓制狀態,讓孫權不敢再浪。
一旦淪為無人區,魏軍守御重心會轉移到關隴,將雒陽要塞化,會更加堅定的據守,避免決戰。
這樣一來,關中就是魏國抵御漢軍的橋頭堡,意義相當于孫權眼里的荊州,魏軍會舉傾國之兵來守關中。
中原淪為無人區,孫權頭頂懸著的利劍也就沒了,說不好會恢復勇氣繼續浪蕩,來干擾漢軍夾擊關中的戰略。
真到這一步,那漢軍各支軍隊就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精簡……畢竟國力不足,寶貴的青壯人口必須要合理利用,適合打仗的打仗,編訓為精銳部隊;其他人口投入生產。
征北軍卻獨樹一幟,有戰斗力的同時還能自給自足,這等于給其他軍隊樹立了榜樣。
征北軍現在唯一問題就是……光棍太多,導致昭陽邑內的人口結構很不合理。
這個問題無解,要么打下中原、關中,讓他們跟家人親屬團聚;要么搭橋引線,成立新的家庭。
而關平所慮,何嘗不是漢軍高層的憂慮?
明年的戰役,不能光考慮勝利,必須先考慮失敗。
失敗的話……那必須要休緩,不是停止北伐,而是停止大規模北伐,得讓大軍、百姓休養兩三年,才能維持更好的狀態發動規模更大的進攻。
自劉備入蜀以來,漢軍無年不戰,荊益二州百姓始終在為戰爭貢獻力量。
戰爭不斷勝利,那軍民尚能忍受。
若是戰爭陷入相持,就必須調整策略,不能強勢到底……軍人的心態、情緒,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都需要喘口氣。
田信腦海中思索全局,思路是很清晰的。
明年北伐的二選一這個選擇題沒必要做調整,逼迫魏軍進行戰略決戰是一次冒險,這是迅速擴大優勢的唯一辦法。
迫使決戰不成,也能遷移人口,增加己方戰爭潛力。
關隴雖好,可打關隴,魏軍嚴防死守肯定會避免決戰,勞師動眾很難打下來;硬啃下來的話,傷亡必然很大。
只有先破壞中原生產力,才能拉低關中魏軍的生產力優勢。
而府兵制度,正好能貼切的解決漢軍將要面對的困頓局面。
在迫使魏軍決戰而不成的情況下,推廣府兵制度,平時農耕訓練,戰時輪番服役。
最妙的是府兵制度跟目前的戶調稅租十分貼合,這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稅制、兵制,可以解決征兵制虛耗人力、募兵制耗費頗大的問題。
只要織機鋪設到村社,讓家家戶戶都能紡織布帛繳稅,那百姓自然能積蓄財富。
百姓才是主要生產力,解放他們的生產熱情,限制豪強擴張兼并,那經濟就能繁榮。
府兵免稅待遇……算一算,真的不算什么了。
為了激勵府兵,田信還準備加大力度推廣軍中教育,將科舉應試搬出來,進行軍中選士。
這算是恢復古典軍制的榮耀傳統,軍隊既學校,學校既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