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施行府兵制試點,田信征北軍有昭陽邑,可以自行發揮,在施行過程中不斷優化、改正,不會觸及太多矛盾。
而漢中平原里,百姓、豪強被曹操遷移一空,也適合魏延在漢中施行府兵制。
大致的府兵制輪廓已然了解,這只是一個規劃,具體如何,施行試驗時會進行修正。
府兵制最直接好處是田信反對高級將領軍政一把抓,那自然也反對州牧抓軍權。
不論魏國還是江東,地方刺史、郡守、都督的權力是越來越大,都督官制日益成熟、壯大,簡直比州牧還州牧。
現在征北軍體系內,有安眾將軍徐祚、揚武將軍孟達、鷹揚將軍羅瓊、虎牙監孟興,以及從漢興郡遷入昭陽邑的建信將軍申儀。
算上征北軍本部,一共有六個軍號,三十二個營;田信部曲三營,武當侯國征集三營無當步兵,昭陽邑七戶一兵征發的昭陽兵五個營。
總共四十三個營,消化了孟達、申儀、徐祚的部曲勢力,總兵力三萬三千余人。
如果繼續給編制,田信手里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屯田降兵,也是可以逐步改編。
可劉備不敢給編制,田信也不敢再擴……降兵比例實在太高,隨著堵陽、宛口兩場戰爭打完,許多降軍出身的軍吏晉升到屯將、曲將一級,杰出幾個人升到營督。
繼續收編降兵,征北軍一定會出問題。
征北軍三十二個營執行府兵制度,府兵五番,那常備只有六個營,五千人。
五千人足以應急使用;而田信的夏侯衛隊三個營,無當兵三個營可以視作常備;昭陽兵五個營也會施行類似府兵的管理制度。
那么整個昭陽邑常備兵力有十三個營,大軍主力北伐中原尋求決戰時,征北軍留后休養,有田豫的南陽兵配合,足以擋住武關方向的魏軍。
北伐中原尋求決戰,沒有一開始就派田信上場的說法,不然關羽會不高興,許多將校也會有怨言。
把田信留在關鍵時刻再用……只要始終留著田信所部不用,那就能牽制魏軍部分總預備隊留在藍田,不敢輕易增援中原戰場。
劉備思緒緩慢,算著這筆賬:“既如此,孝先可增募僚屬,在昭陽試行府兵之制,立北府兵。朕身在襄陽,會時常前往昭陽檢閱。此外,朕會使文長在漢中施行府兵制度,遷文長為征西將軍,所部為西府兵。”
“若府兵制度斐然,朕會遣子龍在成都施行,創立衛府兵。”
“五軍不宜改動,且屯且戍。”
劉備自有衡量,田信也不強求五軍跟著改編府兵。
五軍體系太龐大,有三分之一兵員是將校部曲私兵,又是漢軍主力所在,是機動兵團,兵員隨退隨補,貿然更改制度的成本、風險太高。
如果在五軍體系外,再設立東南西北衛五個府兵集團做補充,想來會方便許多。
中原決戰勝負未分前,考慮十年后的事情沒意義。
能做的只有把手里的事情做好,未雨綢繆,不要犯錯誤。
劉備的處置,田信毫無意見,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