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嚴冬,建業南郊。
甘瑰、甘述兄弟正在山腳為甘寧守孝,立衣冠冢以來,兄弟二人結廬而居,耕種、打柴度日,以至于形容枯敗。
冬月二十二日,夏元年元月二日,是個星期二。
渾然不知外界事物變化的兄弟兩個正坐在草廬前編織蘆葦草簾,不想一伙人出現在陵園籬笆墻外,都外罩一領淡藍色邊紋對襟的新式吏服。
這種新式吏服以素色帛裁剪,縫制,外罩荊州地區流行的對襟衣。
這種對襟衣源頭是田信的短身對襟絹甲,仿佛一個馬夾。迅速風靡于荊州吏士、軍民之中,又發展出長身對襟衣。
又是冬季,都喜歡外罩一領對襟衣做裝飾,夏季時粗眼羅紗制成的對襟衣半遮半掩,網孔又適合用彩線勾補繪制花紋,從入秋開始就在江東地區流行。
這種對襟衣也不算奇異,考究形制,與裘氅一致。
不同于貴重的裘氅,麻布、絲帛刺繡、羅紗勾繪對襟衣適用于普羅大眾。
以至于甘寧衣冠冢附近河邊就有一座新立的瘟神廟,廟里新刻的神像就披著一領短身鮮紅對襟絹甲……后來官吏屢次禁止,才改為長身對襟衣。
甘瑰、甘述兄弟疑惑之際,就見來人一腳踹開簡陋柴扉小門,一名頭戴嶄新的武冠的軍吏出仕腰牌:“我乃校事中郎呂懿,聽聞二位私藏蜀錦奢靡之物?”
呂懿的烏紗武冠嶄嶄新,左側裝飾兩枚藍綠漸變十分光彩的短羽……這叫翠色,從翠鳥身上拔下的。
現在江東官吏不流行象征武勇的鹖羽,開始流行翠羽,取翠色代表的水德韻律。
翠色怎么看都跟水德色澤沒聯系,越看越像木德的色澤。
呂懿自然不會計較翠羽代表的德行,武冠兩側垂下的護簾遮住他臉頰,用一雙冷冰冰目光盯著甘瑰兄弟:“是與不是?”
甘瑰昂首揚著下巴,瞇眼看呂懿清瘦、剛毅面目:“此我父衣冠冢所在,豈會有奢靡之物?”
“呵呵,所以還請見諒,讓某查一查。”
呂懿說著側頭看一眼帶來的部伍,當即一擁而入沖進側旁的草棚靈堂。
可見靈堂內懸掛兩條青綠蜀錦刺繡而成的錦帶,錦帶上各懸掛七枚雞蛋大小的鈴鐺。
若有風吹過,錦帶輕輕搖動,偶爾會發出清脆鈴聲。
呂懿展臂指著身側兩條錦帶,肅容詢問:“甘校尉,此系何故?”
“先父喜愛鈴聲,故設此招魂而已。”
甘瑰拱拱手,不情不愿:“可有犯國律?”
“有。”
呂懿舉起一卷竹簡,卷開,高舉念:“至尊令,為強大吳,當先正肅奢靡風氣。故禁絕蜀錦、金銀玉器。”
出示竹簡內容,呂懿就說:“凡金銀玉器擊毀其形,蜀錦就地焚毀。”
甘瑰展臂攔住欲上前的吏士,難以置信問:“呂公要我兄弟死乎?”
“非我無情,奉國法昌我大吳國而已。”
呂懿拱拱手,放緩語氣:“甘校尉,還請見諒。”
“如何能見諒?”
甘瑰面有哀色:“我父為國力戰而亡,難道就留不得兩條錦帶?”
甘述抬手抹淚又深吸一口氣,盯著呂懿二三十名穿戴新配色服飾的吏士,又低頭看看因守孝而虛弱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