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鴉道,晨間山嵐起落。
吳班寶劍上插著兩只野雉橫在炭火上炙烤,周圍只有二十余人,余下多已跑散或被漢軍擒捕。
越想越氣,越想越后悔。
計劃好好的,只要進入方城,一把火燒掉糧食,方城一帶的漢軍哪里還有心思管別的?只能救火,根本沒心思、沒力量分管俘虜。
燒掉這批軍糧,漢軍在田信舊傷發作這個節骨眼,只能加速后退,自然會能給魏軍制造許多戰機。
燒糧,解除魏軍滅頂之災,這是何等大的功勛?
給魏軍制造反攻的戰機,這將是自己在魏軍體系站穩腳的根本所在。
典滿、許儀這撥人可救不可救,除了做引薦人外,再無其他重要作用。
看看連戰連敗的吳軍,得到潘濬后連戰連捷,打勝魏軍一陣,到現在吳軍始終游離在危險之外,保存了實力。
雖說吳軍力量沒有在這輪漢魏決戰中得到增長,但也沒有削弱,魏弱而吳如舊,相對魏而言,吳就是進步了。
潘濬是什么樣的人?
敗犬而已,這樣的人都能讓吳軍起死回生,那自己呢?
潘濬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前護軍,自己是中領軍,有將軍號的領軍將軍。
扣算履歷,自己比潘濬高兩級,對漢軍體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只是沒料到馬康竟不怕死,否則自己誆住守軍,一把火下去,什么都就順了。
越想越氣,冷靜下來心中隱隱懊悔,卻不流于面表。
后悔無用,最無用的就是后悔。
自己沒得選,從自己父親參與刺董事件時就已注定要遭受董氏余孽、西州余孽復仇。
許多事情都已經想明白了,難怪田信會不容兗州士人,逼著兗州士人走投無路擁立劉協再做天子;也難怪田信始終針對吳氏家族,東征之役前后連續拒絕自家的善意。
原因很簡單,田信是董卓余孽!
這個事情必須告知中原人,必須揭穿田信真面目!
另一邊,劉備按昨日計劃向宛口大營行進,他翻閱吳班相關的調查案宗,記錄著吳班這五天內的會面、接觸人物。
吳班跟蔡琰是老鄉,期間多有會面。
想到蔡琰飽經風霜的面容,排除吳班被蔡琰策反這一可能性。
隨著顧雍、王粲、曹操死亡,蔡家影響力日益衰減,蔡琰不具備策反吳班的影響力。
吳班是個很有膽魄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他做出這種可能會影響吳氏家族前程的決定?
吳懿已經用生命證明了忠誠,吳皇后地位穩固,不會因他們的堂弟吳班謀反叛變就影響吳懿一家和吳皇后的地位。
難道是兗州鄉黨借蔡琰之手,對吳班施加影響,促成了吳班謀反?
有這種可能性,如果吳班成功縱火燒糧,那漢軍將全面被動。
宛口大營,劉備在營中暖室見蔡琰,蔡琰特意梳妝發飾。
氣氛不是很好,劉備直問:“蔡大家,吳元雄為何作亂?”
“吳元雄懼陳公復仇。”
蔡琰坐在竹凳上有些不適應,雙手交疊在腿上:“陛下可知王子師、呂奉先刺董時,董仲穎主簿田景?”
劉備面無表情:“朕不知內情,這田景是何人?”
“乃扶風名士,為人清介豪爽,時任太師府主簿,董仲穎心腹肱骨。”
蔡琰面露一縷笑意:“田景字廣明,妾身聽聞陳公祖父名諱維,字承明?”
“有此事,潘濬字承明,孝先麾下驍將謝旌亦字承明,因此謝旌改字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