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津,曹丕、曹植、孫權使者齊聚于此,討論今后的道路。
任何一方都擋不住漢軍,任何兩方聯合……也不是漢軍的對手,唯有三方聯合才是維持不敗。
只要穩住局勢,等待劉備老死,季漢帝國極有可能爆發內戰。
孫權的使者立信都尉馮熙、太中大夫鄭泉漫步在館舍外,各有思慮。
馮熙是算是副使,向新來的正使鄭泉講述目前的形勢:“如今爭執不下者有三,首在漢天子。曹植、臧霸心思不同,曹植有意擁護劉協。臧霸、曹洪及兗豫青徐四州士民更愿依附燕王劉公胤。”
鄭泉醉眼瞇著,認真考慮這方面的得失,問:“雒陽方面如何抉擇?”
曹丕的使者是侍中董昭,尚書郎諸葛誕。
想到曹丕方面使者的態度,馮熙笑了笑:“彼自以為上國,頗多矜持。就漢天子一事而言,若復辟舊漢天子,與魏要結成兄弟之邦。若是立燕王為新漢天子,則要與魏結成翁婿之盟。”
馮熙稍稍停頓說:“此諸葛誕之語,遭青州王基恥笑,王基執意要立舊漢天子,與魏結成翁婿之盟。”
曹操誅殺伏皇后及所生皇子后,又把曹節三姐妹送到劉協身邊。
曹丕代漢后,又納了劉協的一雙女兒。
所以曹丕也能算是劉協的女婿,重立劉協為天子,與魏結盟,是兄弟之盟,也是翁婿之盟。
鄭泉整理思緒,分析這些事情,詢問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人:“王基是何人?”
“此君東萊曲城人,年少孤寡,十七時舉為郡吏,后去職游學徐州。中原生變時,州郡舉孝廉,隸于曹植麾下。”
馮熙簡單介紹王基履歷,是一個沒落寒門子弟通過學習、積攢名望崛起的標準發展路線。
鄭泉抬手捏須,覺得頗為有趣,呵呵做笑:“敢與諸葛誕爭論,又出身青徐,還以為是瑯琊王氏。”
東海王氏也分裂了,王朗、王肅父子留在雒陽;王朗侄兒王詳投奔劉封,王詳弟弟王覽在淝水之戰中被俘,目前被孫權幽禁。
鄭泉思索前后,詢問:“燕王是何看法?”
“燕王尚未表態。”
馮熙語氣肯定:“其左右皆欲擁立燕王做新漢天子,燕王不愿與荊益交兵,故推脫不允。”
現在問題有些棘手,四周手握軍隊、地方實權的將領、世家豪強中意劉封,想把劉封推到皇位上。
這些人的主意自然是明擺著的,就等劉備老死后,季漢內部爆發內戰,然后就推著劉封打回去搶皇位,打一場皇位爭奪戰,一勞永逸解決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的季漢集團。
顯然劉封想做劉秀,不想做劉秀的兄長劉演。
鄭泉思考此事,這種時候不能看對方說什么,要看對方選什么。
不論劉封以什么理由推讓這個機會,擺明了就是不愿意跟如日中天的漢軍對壘。
他若出現在戰場上,本身就能打擊一部分漢軍士氣,劉封不爭天子位,自然誰也別想把劉封推到戰場上去。
人家不愿意,還強逼著去,極有可能臨陣反戈報復回來。
劉封終究是劉備的兒子,自幼的經歷注定是個喜怒不見形色的人,忍耐至今才崛起,深受曹洪的的信任,已經說明劉封的不凡。
臧霸、曹洪等人想要一勞永逸解決事情,擁護劉封做天子,這是在賭劉備的壽命。
劉封肯定要反對,老老實實做個燕王,誰敢否認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