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折騰,爭奪天子之位,那劉封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所以劉封的態度注定是隱晦的,哪怕真的很想要,但他天生有退路,沒必要跟著現在的人一起瘋。
試想一下,如果一年后劉備病故……大家想乘機解決季漢集團,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劉封搶皇位。
怎么搶呢?
為了分化、瓦解、消滅季漢,肯定要把劉協請下來,再把劉封請上去。
鄭泉摸透劉封的心思和底線,這是一張好牌,可以在接下來的談判中使用,直接否定臧霸、曹洪等人的訴求。
軍隊可以給劉封,但皇位、名義不能給,還是要擁立舊漢天子劉協。
也只有劉協上臺,作為曾今的天下共主,所有人名義上的舊主,劉協登臺重建的大漢,理論上這個框架很大。
可以包容大漢齊王曹植,大漢吳王孫權,自然也能囊括一個燕王劉封;在外與魏結成翁婿之盟,宣傳中依然是天下共主的氣概,也能名正言順的下詔書,要求劉備去帝號。
甚至可以用劉協的詔書策封張飛、馬超、關羽、田信、諸葛亮等人為王,把世道徹底攪亂。
劉協復辟為天子,他的詔書自帶漢室正統權威,搞事情一搞一個準。
作為孫權方面出使劉備的資深人士,鄭泉比其他人更了解季漢的軍政大員。
必須好好利用劉協殘存的影響力,劉協這張牌沒用后,才能使用劉封這張王牌。
摸著肚皮想一想,漢軍北伐不僅戰力恐怖,圍繞劉備的凝聚力更恐怖。
跟三十余萬魏軍在方圓五百里范圍內對壘,吳軍別說機動反攻,就是堅守都難。
可漢軍呢?逆勢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先是分兵馬超、田信向東徹底打裂魏國,隨后決戰前夜,田信更是在曹休、夏侯尚十萬大軍面前急行軍百里抵達鷹山戰場。
戰爭主動權死死握在漢軍手里,魏軍打的被動。
魏軍明明兵力優勢,反而局部始終是劣勢。
而田信更是拒絕兗州士族的投誠,間接逼反兗州士族,徹底撕碎了士族豪強的遮羞布、面皮。
現在中原出現的這個怪胎,可以理解為田信一手造成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田信為了一個荒誕可笑的念頭,將劉備傳檄定關東四州的基礎破壞了。
放到江東,田信早就被丟在大鍋里烹了,不烹就難泄孫權的惱恨。
四州之地,就因田信一個舉措而丟失……劉備竟然沒有一刀劈死田信,可見劉備的大度。
鄭泉想的更多,如果一切按著設想的那樣發展,借劉禪的詔書瓦解劉備……應該是劉備老死后,借劉協的詔書瓦解季漢集團,到時候田信南征北戰,誰還能抵擋?
關羽圍樊城時,若非耿頜當時暗算,田信首攻時就能擊破樊城。
當時田信負傷,與左右閑談時有驅趕于禁三萬降軍入樊城的毒計……當時的田信初入戎旅,才十六歲。
之前有關羽制約,現在有劉備制約,真沒人制約時……
壓下越發紛亂的心思,鄭泉囑咐:“燕王欲掌兵,中原疲敝無糧。可拿軍糧說項,聯合燕王,附議曹植之策。”
給劉封一個無法拒絕的借口,再給與軍糧,劉封這邊上下就能安撫、拉攏。
曹丕那里什么都好說,那擁立劉協的事情就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