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不管誰做丞相,跟田信本人做丞相沒區別。
所以沒必要限制軍功貴族出將入相的發展道路,只要維持好軍權平衡,那許多問題出現后,各方都可以坐下來討論解決,而不是用武力、蠻橫姿態解決問題。
那么,自己今后掌握多少軍隊才能有安全感?今后別的大將軍掌握多少軍隊,才能想為害,又無法成功?
長屋內油燈昏黃,關羽在一側不做反應,如同一個誓言公證人。
劉備也不著急,任由田信思索這個問題。
桌面上擺著十一個兵棋,象征今后的兵權。
世上最難的就是信任,如果能把這份信賴傳承下去,對四個家族的好處實在是太多。
唯有實力相近,又有共同目標,才能維持合作,保持信任。
所以十一支軍隊,今后自己主政時,任何一家最多時只能掌控三支,包括天子宗室。
禁軍、衛軍還有都城治安力量,是皇帝、劉家的。
三恪家族各自保底一支軍隊,四個家族拿走五支,還剩六支。
中軍應該放在都城,作為歷任大將軍的直管軍隊,握著中軍,大將軍也能維持威信。
如果劉家、宗室中有賢才,可以做大將軍或四方將軍,那劉家將達到理論上的上限,可以掌握三支軍隊。
四支府兵,只要打下關中,這些番號會落到三恪家族手里,所以今后三恪家族掌握的根本嫡系軍隊,將是府兵。
但四府兵中有一支是殘廢狀態,即南府兵,這是將要為解決南中問題而設立的府兵。
初代人選都選好了,就是前軍副將夏侯蘭。
夏侯蘭、馬超這些人打完廣州、豫章,恰好也是自己練好蠻兵的時候,夏侯蘭將會率領嫡系及這支蠻兵前往巴郡待命。
這支軍隊的番號可能是平南府,或安南府,或者鎮南府。
等南府永鎮滇黔后,這支軍隊只會成為地方駐軍,對朝政影響力最小。
自己的北府兵也會一分為二,愿意跟自己去關中的則前往陳倉一帶屯軍,并跟魏延換番號,更易西府。
北府今后可能會駐屯在雁門、云中等地,是屬于張家的力量。
東府自然是關家的,今后會鎮在吳越之地。
府兵在四邊,廣州、交州還缺一個南洋伏波軍;東海、朝鮮一帶還缺一個北洋橫海軍。
這六支軍隊是定死的,禁軍、衛軍、中軍也是限定的,只有前后左右四軍是自由可以流動的,各家可以競爭這四軍。
所以理論上劉家最多掌握禁軍、衛軍,以及五方軍中的任何一支;三恪家族則是府兵一支,四方軍一支,大將軍專屬的中軍一支,也是三支。
考慮這個問題時,趙公馬超幾乎沒有存在感。
天下英才太多了,等天下統一,四個家族合力才能守住兵權;就馬家現在青黃不接的狀態,馬超的左軍很難順利傳承到兒子手里。
何況四方軍是流動的,馬岱、馬承可以當前將軍、后將軍,唯獨不能再當左將軍。
田信醞釀語言,莊重回答:“陛下,臣以為軍不過三為宜。”
至于設立北洋橫海軍,南洋伏波軍這種小事兒,沒必要跟劉備細說。
重視陸軍,對海軍只停留在水兵、河道運輸層次的劉備、關羽自然不清楚橫海軍、伏波軍可以創造多大的海外利潤。
伏波將軍趙累,注定了這支軍隊會偏向關家;自己想辦法弄個橫海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