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嚴,收治廖立后,田信開始向劉備書寫奏表,報告這件事情。
廖立是很脆弱的,經不起太多事情的摧折。
就跟關東士族一樣,看起來很強,可經不起漢軍的摧折。
廖立也是很孤高的,孤高是維系尊嚴、地位的常見手段,是一道面具。
面對瘸腿這種打擊,廖立的孤傲、清高心態被瞬間粉碎。
自己陰差陽錯一個心理攻勢,擊破了廖立的心態;又承諾挽救,這一推一拉之間,就讓廖立方寸大亂,跌入己方陣營。
可誰能代替廖立?
北府之外已經沒人合適了,每一個高層都有要做的事情,位置都已安排妥當。
現在只能從北府內部調人,調出去一個,留出位子安置廖立。
北府行軍長史楊儀,行軍司馬李輔;留守長史、鄧國相陸議,留守司馬南陽郡守棘陽侯徐祚;虎牙將軍謝旌、鷹揚將軍羅瓊、安眾將軍雷緒、揚武將軍孟興、建信將軍夏侯平。
司直張溫,主簿龐宏,參軍蘇則、楊俊、郭奕。
現在還缺一個征北護軍,資歷、面子足夠來當征北護軍的人寥寥無幾,荊湘二州已無合適人選。
劉備只能從益州去選,備選人物無非一個關中出身的射洪。
再其他的益州治中從事文恭、向朗,資歷做四方護軍勉強足夠,做征西護軍也勉強夠,可給田信做護軍,那就不夠格。
不是田信給不給面子,是北府一系列將軍給不給面子的事情。
護軍第一職責是協調內部矛盾,硬要選資歷不足的人,還不如選夏侯蘭這樣的老將軍來當護軍,即便不能調節矛盾,也能把矛盾壓制。
可劉備、諸葛亮舍得把射洪派來給自己當護軍?
射洪是東州大佬,現在東州系已經消亡的差不多了,所以射洪是關中系的大佬,論對關中舊族的影響,射洪與蘇則是齊平的。
如果射洪不來,劉備又會派誰來?
三公不可能,其他資歷、影響力較高的人都是有數的。
其中還有鹿門山一系的習禎,習禎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靜養還來不及,怎可能離開益州奔波?
所以,這個征北護軍是個無解的人事問題,好解決的話,劉備在江都駐留時就解決了。
那么廖立夠不夠做征北護軍?
夠,廖立資歷深厚,人脈也夠,就是缺乏政績所以影響力日益衰退,處于決策邊緣地帶。
如果廖立來做征北護軍,那楊儀保準氣炸。
劉備找不到合適的重臣來當征北護軍……誰最高興?
楊儀。
長史是個大管家,管的多管的寬,不論在內在外都有高影響力,可終究沒有硬軍功。
沒有硬軍功,那就很難封侯,不封侯,就很難融進現在的漢軍主流階層。
長史一職不能吃一輩子,而硬軍功可以吃一輩子。
楊儀眼巴巴就等著兼任征北護軍的那么一天,如果把廖立挪過來,楊儀估計得瘦一圈。
資歷上龐林能壓制楊儀,不算資歷,就憑龐林跟楊儀的亡兄楊慮是好朋友,就能壓住楊儀。
廖立也能壓住,年齡大五六歲,資歷、人脈就大一圈;廖立做侍中時,楊儀是尚書,廖立有出謀獻策的決策權,楊儀只有觀政、學習的份兒。
所以資歷上,廖立能壓住楊儀。
可楊儀在北府資歷深,兼任護軍勉強能調解糾紛。楊儀可以辦到的事情,為什么要找一個北府之外,缺乏軍事威望的廖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