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儀待在北府,也存在屈才現象。
他的后勤、統籌能力十分出眾,北府軍吏的計算能力也不弱。
如果楊儀一人等于五十名計吏的效率,可北府不缺計吏……哪怕一名考核上來的少尉隊官,也有基本的算術能力。
劉備、諸葛亮、關羽身邊都缺楊儀這樣的高效率統籌人才,楊儀留在北府不僅一身本事缺乏發揮余地,長期不用,可能計算能力會退化。
諸葛亮身邊有司鹽校尉兼蜀郡郡守的長史王連,楊儀堂堂北府長史,去相府,怎么也要當個長史才行。
劉備身邊的尚書令劉巴已經病重,可還未卸職,劉巴與楊儀存在極大私人矛盾。
何況楊儀去尚書臺是奔著尚書令一職的,可是比較遺憾,楊儀距離尚書令還差最重要的資歷:侍中。
實際還差郡守資歷,他尚書免職時遙領弘農郡守,資歷上有,可實際上缺乏主政一郡的經驗。
關羽身邊也有用慣手的王甫、裴俊,當初讓楊儀給劉備去送信,楊儀一去不返……關羽不在意,可身邊人在意。
職務調動就這樣,要相互體諒、尊重。
綜合各方面因素,田信捉筆書寫:“臣約束不力,致使瑞獸傷廖公淵脛骨以致斷裂。翼德公久無長史,臣薦楊威公暫代廖公淵。”
楊儀的統籌能力是眾所公認的,劉備自己使用過楊儀,自然清楚楊儀的本事。
單單去做張飛的長史、右護軍實屬大材小用。
沒必要細說廖立的傷勢,脛骨斷裂,肯定不能上任。
而方城、義陽郡又實屬前線,派楊儀去,正好也能跟豫州牧龐林合作,穩住前線。
圍繞一個高層職務調動,就得這么衡量方方面面。
幾十個字的奏表用印后就放在桌上,龐宏收拾時自會發往益州。
楊儀脾氣不好,可前程燦爛,自然不會跟張飛鬧脾氣,會維護張飛。
跟廖立不同,廖立一直走下坡,破罐破摔,肯定會懟張飛,懟戰死殉國的虞翻,會刺激到張飛。
這起事件算是收尾,就等夏侯獻從益州回來,勸夏侯獻去張飛軍中效力,那張飛這里的隱患就算排除干凈。
靜坐書房,田信又拿起行程表審閱,今后一個多月時間里要走訪各處茶莊。
不需要自己親自炒茶、磨制茶粉,就跟老虎巡視山林留氣味一樣,是宣告主權;順帶看一看茶餅、茶磚生產技藝到了哪一步。
茶餅最大的好處就是解決了運輸問題,恢復關隴后,可以進行茶馬貿易。
以茶馬貿易獲取最初的騎兵力量,以貿易調整游牧部族之間的動態平衡,然后找機會一口全吞了。
行程是固定的,另一個問題始終在腦海盤旋,即劉巴病重,誰能接替尚書令?
劉備還在,尚書令就是個擺設。
可誰來繼任尚書令,直接意味著劉備更信任誰。
六個侍中,不計自己、關平、張苞,廖立在走下坡路,馬良、李嚴旗鼓相當。
馬良身后是襄陽人、是諸葛亮,其中鹿門山中立,馬康意外戰死,劉備有補償心理,對馬良有一定加成;李嚴是南陽寒門,身上軍吏痕跡更重,更清楚軍吏想要什么。
如果讓廣大的軍吏投票,肯定多數給李嚴投票。
李嚴擔任尚書令,劉備百年之后,對軍吏晉升、轉任地方會更友好。
這已經不是馬良、李嚴之間的職務競爭,而是路線之爭。
這場馬超、關平、張苞、李嚴、趙累、黃權還有馬良參與的局部戰役,可能是最后的考驗。
馬良應該不會被各級軍吏有默契的坑死,畢竟他晉升尚書令,對馬超好處多多,馬超會保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