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林館,田信返回這里陪關姬待產,順便著手給兒子阿平建立衛隊,借此施行童子教育。
閑暇之際,正翻閱江都方面抄送的戰報,田信分析劉備的北伐戰略布置。
先是南中戰場告捷,自二月初諸葛亮率西路主力南渡瀘水后,孟獲率主力萬余人北上迎擊。
漢軍中路庲降都督李恢則勇猛爭前,率三千人直搗滇池,被叛軍圍困。
李恢堅守兩天,東路馬忠誅討朱褒后帶兩千人南下助戰,又恰逢夏侯蘭三千湘軍北上,三軍合力大破益州郡叛軍萬余人。
孟獲前后狼狽進退失據,襲擊諸葛亮營地失利,于是經過談判向諸葛亮投降。
南中戰場算是結束了,益州郡也會就此改為建寧郡。
南府兵設立、改編也將要提上議程;還要抽選南中土民精壯人口,以充實北伐軍力。
等諸葛亮、馬謖、夏侯蘭做完這些事情,也能趕上北伐。
扣除南府兵、益州留守兵力,以諸葛亮、魏延的北伐兵力,應該在五六萬之間。
整個北伐將會傾盡全力,爭取以勢壓人,逼迫魏人潰退、投降。
諸葛亮、魏延、劉備、趙云、關羽、張飛、馬超以及北府留守的陸議,還有一個機動待命的自己,都將全部投入戰場。
從陳倉道、子午口、武關道、宛雒馳道、中原戰場的延津、高唐津齊齊向北,使魏軍東西兩頭難以兼顧。
一個正面關隴戰場,一個是側面河北戰場。
只要任何一個戰場取得勝利,得以推進,那就會壓垮魏軍戰意,發生大面積潰敗。
這種戰例可以參考秦楚決戰,而自己可以參考楊廣滅陳。
而漢軍各路將領,都是亂世中摸爬滾打久經鍛煉的大將。
把這些大將集中在一起使用,反而會有局限,導致某些人的缺點成為集團缺點。
如果全都撒出去,各自為戰,自己打自己的,以魏軍此刻青黃不接的窘迫形勢來說,拿不出這樣的陣容。
魏人想要下駟對上駟……你也得有三匹馬才行。
魏軍能打的只有吳質、司馬懿、曹真、張郃、牽招、朱鑠、郭淮這七個人;其中朱鑠、郭淮的水準跟龐林、馬良差不多,理論經驗很豐富,在軍中缺乏號召力,只能打防守戰,打中規中矩的正戰。
而牽招留在幽州又不能動,不僅不敢往南線調,還要好好安撫,防止牽招舉兵響應漢軍。
所以魏軍能打的只有吳質、司馬懿、曹真、張郃四個人,實在是找不到第五個人。
或許曹休也可以,可曹植始終再拉攏曹休,曹休已經出奔過一回,曹丕很難把曹休拉回去。
因此北伐時,魏軍最終陣容,主將就吳質、司馬懿、曹真、張郃四人。
丟失關隴、或者河北,對魏人來說都是死路一條。
魏軍要貪全,就要均分兵力;又因為吳質、曹真有極大個人矛盾,熟悉關隴形勢的曹真很難返回關中,所以最終會形成吳質、張郃守關隴;司馬懿、曹真這對老搭檔守河北。
馬超很可能會走武關道配合諸葛亮夾擊關中,跟張郃相互抵消;諸葛亮、威嚴這個組合,足以打爆吳質的頭。
劉備、趙云走宛雒馳道進攻雒陽;關羽、張飛伺機渡河進攻河北……形勢稍稍好轉一點,幽州的牽招會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