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城,關興奉令來此磋商造紙技藝傳播一事。
他面有為難之色,不是很高興,懷里抱著阿平,另一手扶著阿木,向關姬抱怨:“阿姊,陛下明知此事難辦,還交由我來,這是要讓兄長為難。”
“是呀,東征前后都有他為難的,北伐前后也有他為難,阿姊身在三家之中,又何嘗不為難?”
關姬神情柔和,溫聲說著:“陛下出題,考的不僅僅是安國一人。”
關興面容雖稚嫩,但也是見過大場面的,身處高位,朝堂之內的核心問題始終環繞著他。
哪些問題該解決,哪些問題可以延遲處理,他都是很清楚的。
就算有不知道的事情,也能有大概的判斷。
不是他比太多人聰慧,而是生活、人生就是這樣,處在這個位置,自然能看到這些事情。
現在朝廷有太多問題要處理,在北伐戰爭延期的情況下,問題主要偏向于內部,即如何平穩的完成新的軍制改革。
軍制改革的過程里,本質是為了平衡,注定不能按功分配、按需分配。
損耗的是誰?
一目了然。
也可以理解為以退為進,現在讓出,今后收獲……這也只是安慰自己罷了。
現在這一步不退,掌握的份額不被稀釋,那掌控力自然能不斷上升,不需要等到今后再來收獲。
“是啊,陛下這題……”
關興想用訓馬來形容,又有些說不出口。
造紙技術不難,各處都能造紙,可大批量造紙,較高成品率的技術只有麥城才有。
麥城白紙制造環節中有一樣神秘材料,始終不為外人所知,正是這種材料保證了麥城白紙的堅韌、潔白。
其他地方只能大規模制造草紙……草紙也是可以書寫的,也是可以練字的,可這東西賣不了好價錢,朝廷也不可能用草紙承載公文。
只能用白紙,可朝廷掌握的白紙制造技術……成本有些高,造不如買,這就是朝廷需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麥城造紙工坊掌握在其他家族手里,朝廷也就不會有這么多顧忌,不管收購技術,還是訂購紙張,都能提上議程。
偏偏是田信掌握了這些東西,還握著比造紙術還要兇猛的印刷術。
朝廷很為難……有的人提倡收購,有的人提倡置換,自然也有人維護田信,整個朝廷面對田信的態度,是復雜矛盾的。
可皇帝呢?
這只是皇帝的一次試探,就像用套馬索套馬,套不中也沒關系,難道馬兒還能越墻而走?
任何人站到皇帝的位置上,都會嘗試使用套馬索,逐步馴化,消除隔閡對立,爭取和諧共處。
有些脾氣不好的人,會有鞭子抽,會用饑餓來折磨,或用草料示好,或打瘸一條腿……甚至殺馬吃肉。
關興猶豫良久,這是考驗所有人的題,獎品是什么?
應該是效仿陳國的三司制度,保留六侍中制度,保留自己、廖立、李嚴的侍中身份,方便自家姐夫繼續控制大漢門下省,執掌廷議大權,獲得政策擬定的權力。
作為交換,凝聚北府吏士精氣神的那個番號就應該消失。
自己要積極游說姐夫、阿姊,阿姊也要努力游說姐夫,在造紙術一事上讓步。
朝廷獲取麥城造紙術的核心技藝,自己侍中身份得以保留,姐夫在朝廷、北府之間的對抗中,會因為這件事情向朝廷靠近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