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形容此刻心境,張飛想到了峴首山的觀星樓,很想去看一眼,可又想到這兩天出游時劉備對觀星樓的評價‘燒了為好’。
面對劉備的調侃,張飛點著頭:“是啊,孝先胸有經天緯地之才。陛下,臣愿往麥城一行。”
“也好,替朕問問他,字典幾時能編好。朕也有意編錄一部糅合古、今文字的字典,他若有意,可一同協力編纂。”
劉備有一種無人可用的窘迫,編錄字典,己方能用的大儒太少了。
自己能用的大儒少,田信那里更少。
這么關鍵的事情,肯定不能給關東、河北世家插手的機會;田信那里能用的有虞家、陸家、張家、龐家、蔡家、羊家的人,自己這里也有馬良、王甫、宗預、譙周、諸葛緒這些人;關羽那里有裴俊、甘述之流,唯獨張飛這里最尷尬。
最崇尚士人的張飛,身邊反倒沒有拿出手的大儒。
大儒……經學家們,都是長了眼睛,自己有腿的,自然看出的來張飛底蘊差了不止一籌;也能看出張家的弱點,然后用腳選擇,遠離張飛。
張飛是個急性子,面對字典這起他都能意識到的千秋大事時,更是急不可耐,當即請辭,帶著女婿一家和關興一起去麥城。
留下劉備在原地沉吟,良久只是慨然一笑。
當一件事情很棘手,又吸引所有人目光時,偏偏又不能當眾協商處理……這該怎么辦?
好辦,搞一件更大的事情吸引眾人目光,然后再從容協商處理之前的事情。
字典引發的輿論風暴會席卷列國,為天下矚目。
為了在編纂字典大業中出一點綿薄之力,有的是人跋山涉水來免費干活。
期間,漢軍改制這么大的事情,在改動中發生一點點偏差,也是沒人在意的。
啟蒙字典,顧名思義,是給小孩子看的,肯定是田氏簡化文字為主。
有簡略版的啟蒙字典,自然也應有完整版本的字典,這個事情只能由大漢朝廷來辦。
這是文化盛事,可惜宗室無人,不然也要加入編撰團隊中。
思索前后,劉備不覺得眼前有什么不妥,一切還在可控范圍內。
只是孟達有些失控,跑到湘關當眾哭訴一場,激化了朝廷內部矛盾,現在躲在湘關不出來,似乎連太仆卿這個職務都不想履行。
這回出游,從田信那里敲出了‘字典’、聲韻元音表,也算行程圓滿。現在就看張飛過去怎么談判,談個差不多,然后等孫權到了江都,就請田信來觀禮,順便把孟達也喊回來,得讓孟達給個說法。
如果人人如孟達這樣受不得委屈,是不是還要再掀起一場內部戰爭?
天下太平的背后,是無數志氣、抱負被壓制的豪杰。
孟達是個自矜的人,受不得委屈,還極有行動力。
越看,越像是一個隱患;已經容忍、包容過一回,現在不識好歹還跳出來攪動事情,真當朝廷的律法不能殺人?
就孟達湘關的言論,如誹謗朝政、有失威儀、挑撥亂群之類的罪名是鐵板釘釘,實在難逃。
劉備絕不是老好人,如今大漢基業也非天上掉下來的。
有原則是有原則,但孟達再三挑戰這個原則,如果不管不顧,孟達肯定會有更加不可理喻的行為。
于是,奉車都尉法邈再次作為使者,前往湘關去邀請孟達回朝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