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濤語氣尋常,鄧小滿聽過這個說法,只是有些不敢相信,司馬徽竟然會騎在桑樹上跟龐統交流。
見徐庶與龐宏、習忠交談幾句返身就回館舍,兩個人互看一眼,就提著鮮活野雉去館舍。
終究出身北府,一個蒯氏子弟,一個鄧氏子弟,族系再偏遠,也是大族末裔,兩人駐步先與龐宏、習忠打招呼。
龐宏對這兩人有些印象,就說:“侍中廖公淵不日將往北府主持軍中考核,此次選士兩倍于往年,你二人終究是北府舊吏,又無新罪,可往參考。若考中,就學武當,也能省去三餐奔波。”
兩個廢棄軍吏再去參加軍吏考核,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以軍吏身份去武當求學,三餐有保障,可以專心求學,這幾乎是最大的幸福了。
“謝巨師先生提點。”
兩人施禮道謝,又一起去館舍里給徐庶送野雉改善生活。
習忠見兩人背影:“巨師,不妨再做等待。朝廷絕不會任由陳公專美于前,必會征集全國學者、雕工于一堂,專司字典編纂。陳國雖富裕,但人力寡少,縮編字典僅限啟蒙,也算是量力施為,遠遠比不得朝廷器量恢弘。”
“不能再等,陳公有所征,我若婉辭,必使外人笑話。”
龐宏耐心回答:“公上做事,謀定而后動。待朝廷湊齊人員、物力著手編錄,陳國字典已然暢銷郡國矣。”
“話雖如此,可以陳國之力,絕無可能編纂大典、正典,唯有朝廷才有能力召集當世學者。到時候朝廷所征,陳國學士、物力還不得為朝廷所用?此去麥城,縱然有所得,今后必有所失。”
習忠繼續規勸,陳國編纂的字典絕對算不得大字典、正字典,唯有大漢朝廷才有這個資格。
陳國哪怕編好字典,漢室朝廷稍作刪減補充,那就是大漢的字典,平白為朝廷做了嫁衣。
除非陳國卡死朝廷的印刷渠道,讓朝廷即便編纂出字典,也無力大規模印刷,只能以謄抄、石經的方式存留、傳播。
可陳國會卡死朝廷的印刷渠道?
陳國不會,很多方面,陳國的先進技術都是樂于分享的。
所以習忠斷定陳國不可能獨力編纂字典,耗費人力、物力編出的字典,會迅速被漢室朝廷拿走,改頭換面,到頭來一無所獲。
因此最大可能性是陳國與朝廷協力編纂字典……這樣主導地位是朝廷的人。
現在急著去麥城加入啟蒙字典的編纂團隊,固然能積累經驗,可今后編纂大字典,絕無可能再躋身于主導地位,會喪失許多文字的解釋權。
龐宏擔任過一年多的北府主簿,北府機密他幾乎都知道,就連田信與曹丕的書信聯系,也是他經手整理的。
總的來說龐宏對曹丕沒有多大惡感,曹丕即位之初,青徐不穩,曹丕率軍巡視到譙郡,期間做了許多撫慰人心的事情。
比如聽說龐林妻子習氏撫養孤女的義舉,就派人送了一套生活器具、服被,以改善習氏母女的生活狀況。
而陳國與漢室的關系早晚會發生變革,特別是如曹丕信里推論的那樣,維持目前的狀態,對陳國最好,對此田信也是認同的。
天下一統,朝廷內的核心問題就從統一,發展為削藩、強干弱枝、裁軍、休養生息,處處都跟陳國的發展相矛盾。
在這個天下一統的前夜,龐宏斷定陳國字典肯定會加速編纂,還會卡死印刷技術,趕在大漢字典面世之前,將陳國字典送到各郡各縣!
這種話,是不能對習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