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誰也不清楚盛夏時旱情能達到什么地步,這場旱情決定了鮮卑部族的應對措施;鮮卑這里產生內戰、聯盟相關的決議后,才會爆發邊塞戰爭。
邊塞戰爭爆發,河北魏軍才會陷入戰略南北難以兼顧的窘迫地步;到了這個時候,中原漢軍才有侵擾河北的戰機。
因此,這是防范于未然的一場戰略討論,不必急于拿出應對策略。
大概六月前后,各地旱情癥狀匯總分析后,再拿主意不遲。
這場會議不了了之,當夜輪到劉曄當值,曹丕又詢問此事。
劉曄回答:“今歲若旱,中原四州哪能無災?漢軍新得中原,急于安撫士民恢復生產,實無力侵擾河北。”
這可跟白天的回答不同,仿佛出自兩張口。
曹丕問:“卿何故反口?”
“陛下,廟堂之議,必為敵所偵。”
劉曄恭謹回答:“今大河阻斷南北,漢軍實難偵查我軍虛實,亦難知邊塞風云。臣以為,當故布疑云,虛張聲勢,使漢不敢輕舉妄動,我軍自能從容平定邊塞動蕩。”
曹丕理解了,估計明天繼續當眾詢問這個問題,劉曄會繼續提倡全力以赴。
要騙過敵人,首先要騙過自己。
從漢軍消化江東這個戰果來看,今年漢軍也沒有大規模侵擾河北的物資儲備。
等到了明年,己方擁有更多的戰艦,自能阻斷各處渡口。
黃河河面不寬,只要占據上游,那水戰時就占盡優勢。
關中在手,那黃河上游就始終握在己方手里。
漢軍即便在巨野澤一帶制造戰艦,或者從南方向北方運輸戰艦……只要進入黃河流域,必然在魏軍水師的下游,只要敢進入黃河流域,就要面對魏軍水師的圍攻、沖擊。
只要熬到劉備老死,漢軍也會采取休養生息的策略;己方保住雍涼、幽并,能源源不絕獲取戰馬,培養騎兵。
等河北新一代人成長起來,就有力量反攻中原。
中原大地,待鐵騎踐踏之時,關東四州士族怎么改投漢軍的,到時候又將改投回大魏陣營。
關中形勝之地、戰艦、黃河天險、河北富饒、邊塞戰馬……甚至效仿吳質吞并南匈奴、河西諸胡,主動對外掠奪東胡、鮮卑人口、牲畜,增加己方的戰爭動員力。
不能只考慮漢軍,還要想辦法從周圍鄰居那里攝取資源。不然一門心思跟漢軍對壘,總有被漢軍耗死的一天。
田信開發嶺南,諸葛亮開發南中,都是出于同樣的目標。
整個諸夏之地,提供的人力、物力已無法保證今后的戰爭烈度。
漢軍向南開拓,削弱蠻夷,汲取人力、物力用于戰爭;那己方也不能坐以待斃,也要積極動員起來,盡可能的把夷狄精壯人口拉過來,投放到前線。
因此,必須給與司馬懿更大的權力。
現在也只有河北周圍有許多可供掠奪的游牧部族,還有一個公孫燕國。
你有南蠻漢僮,我有北狄魏仆。
這場戰爭,還有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