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前腳離開,后腳陸議、廖立領著三百余軍吏自荊城南下而來。
諸葛亮已經抵達江都,等新皇帝孝期結束,就開始賞賜群臣,執行新的國策。
根本策略不會改動,但方方面面都有細微改動。
比如廖立就有職務調整,調整前,他要返回江都述職、除職后,授予新的職務。
這三百余的軍吏團隊里,有二百多人是廖立這回考核選取的年青軍吏,普遍掛著少尉、中尉肩章。
龐季也在隊伍里,當初涉事的二十五名高級軍吏也都在這個隊伍里。
這些人不能殺,也不能繼續留在南陽,最好送到偏僻的嶺南。
陸議、這些被牽連軍吏恨不得砍死龐季,龐季也恨不得打爛自己嘴巴,沒事好端端逞能瞎說什么?
只是抵達惠陵成祖廟時,龐季認了出來,指著南邊七八里外的軍屯據點:“那……那是糜城前山屯?”
前山屯很有名,是田信一族遷來時,被安置的民屯據點。
“是前山屯,聽說如今劃歸惠陵邑。”
龐延和聲回答,被龐季牽連,他也沒什么好生氣的,事情不能怪龐季,這人就這性格;也不能怪陸議嚴格處置,畢竟事情如果宣揚出去,就是天大的災難。
楊先也在南遷隊伍里,作為負責這起事件的校事,他多少知道一點情況,也在處理范圍內。
他悶悶不樂,思念故土,思念那里的人、馬、牦牛。
不知何時才能錦衣還鄉,侍奉雙親,與鄉黨游獵山水之間?
成祖廟有守廟令,官秩六百石;有同級的食監,專司三牲祭品,副手監丞;守廟令之下有官秩四百石的丞、校事長;此外還有廟郎、寢郎、園郎專司成祖廟的各方面細致工作,最后還有守廟衛士。
理論上來講,這支守廟衛士從惠陵邑征發組成,衛士的指揮權握在太常卿。
途徑成祖廟,官吏理應參拜。
陸議、廖立一同進入前廳參拜,陸議頭扎一條孝帶,行三拜九叩大禮。
他面容平靜,閉目默默禱告,向劉備英靈懺悔,也可能是解釋。
廖立則低聲講述:“陛下,臣才疏學淺,又好品頭論足,本系豎儒,稱名一時,卻于國無用。陛下使我守一郡之土,寸土不留盡委于賊。若留朝中,尸位素餐,貽誤社稷。”
“臣亦懷有私心,好逸惡勞,欲事半功倍。”
嶺南是個什么情況,大家都知道。
田信本人去嶺南,根本不敢帶女眷;陳太子衛率編制里的童子軍就停留在鄉邑,與編書團隊一起生活。
哪怕田信已經將嶺南最新的地圖發回荊州,也沒人看好開發嶺南一事。
特別是瓊崖島、夷方島這兩座據說轄地千里的大島,再大的島……也沒人看好開發一事。
僅僅是珠江流域的開發,就需要耗費許多人力,承擔許多風險;嶺南偏僻山林的開發成本、難度很大,幾乎沒有開發價值。
海外這兩座大島,想必更為兇險。
現在天下最寶貴的是人口,而不是貿易獲取來的寶石、奇珍、金銀。
所以嶺南開發,見好就收即可。
田信還是會回來的,現在沒必要回江都朝堂,去給關羽、諸葛亮添堵。
彼此執政的理念不同,現在孤伶伶去了,獨木難支,也等于給自己添堵。
不若后退一步,教書育人,培養衛率童子軍,今后再擇機返回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