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質不敢賭關隴士民的決心,對分兵據守缺乏信心,才有了一系列的操作。
馬超細細推演,如果自己來指揮北府兵推進……很可能會讓吳質得逞。
吳質的雍涼軍團不算什么,可怕的是南山秋雨。
自己來指揮,上雒的魏興肯定會堅守至死,如果分兵圍困又會成為隱患,還無法奪取上雒囤積的軍事物資。
而藍田關的迅速易幟,直接導致魏軍進退失據,失去一切主動權。
青龍現于藍田,使得北府兵摧枯拉朽擊潰吳班、張虎軍團;如果自己來指揮藍田之戰,縱然打贏,也是一場血戰。最麻煩的不是兵員減損,而是時間的損耗。
如果上雒、藍田關前后拖延十天時間,那么一切主動權就在吳質手里,而魏軍各部面臨越來越近的南山秋雨,士氣自然高漲,韌性也會上漲,哪里會像現在這么好說話?
因此,吳質敗亡的有些冤枉。
自己指揮北府兵,絕對打不出這樣的戰果;換自己去代替吳質指揮,恐怕會更糟糕。
馬超認真思索,心中對吳質忌憚不已……按著正常情況,從吳質刺激北府發兵關中以來,時間就對北府非常不利。
按著正常的動員速度、行軍速度和推進速度來說,北府兵只要出兵,撐死今年雨季前奪取上雒,為明年進取關中做鋪墊。
可這樣一來,北府跟江都朝廷的矛盾就越來越大,江都朝廷絕不會放任北府自行攻取關中,多少會進行阻撓,阻撓手段越多,彼此裂痕越大,進而相互猜忌。
而吳質已經攻滅關中大姓,可以從容整合關中人口資源,與麾下諸胡整編的軍隊進行重新整合,如果這次整合成功,那么明年北府執意北伐,將面對一個毫無退路、戰意高昂的雜胡整編聯軍。
可陸議動員速度太快了,一來一去,最少給北府兵爭取了七天的戰爭動員時間;北府還未松懈,動員體制健全,這也是吳質沒有預估的,這最少也是七天的動員時間。
吳質也沒有料到田信始終在靈渠一帶搬石頭、整修靈渠,才能帶著部隊走湘江迅速北上。
種種因素堆積下來,吳質點燃的這場戰爭,就已經超出吳質的控制。
以至于北府兵前鋒的虎牙軍、鷹揚軍推進到上雒后,竟然有富裕的時間圍困上雒,給后續田信到來,威壓迫降提供了充足條件;而偏路的左軍、揚武軍也早已經過上雒,抵達灞水河谷上游。
還有青龍現于藍田一事,又給北府兵爭取了最少七天的時間。
這場戰爭走勢之快,變化之快……恐怕吳質臨死,都已經麻木了。
爭分奪秒的一場決戰,從吳質挑起這場精心布局的戰爭開始,北府就處于戰略、戰術劣勢。
硬是在人力、天力的推動下逆勢推進,將發懵的吳質打崩了……或許,今天決戰時,吳質已經無法正常思考、判斷。
總的來說,這是一場吳質挑起的,不可能在今年完成的決戰……偏偏就這么爆發了,還打完了。
這一系列的打擊,對于一個布局大師來說,實在是太過慘重。
馬超專心推導局勢,總結自己的看法。
身為今后必然的方面大將,活到老學到老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