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顯然不想帶一些金銀俗物下葬,一方面派人雕刻石箱,一方面收集文籍進行謄抄,還有儲備的松脂,分明是想趕在田信前面制作一封留給子孫的大禮物。
等關羽走出蘭臺時,已到傍晚。
黃權在朱雀門一側等候,關羽車駕停下,黃權受邀欣然登車。
車內,黃權主動開口,解釋說:“大將軍,我等集議,皆以為魏人大破鮮卑,于幽嚴之間無人敢敵。今漢之強,不能跨海擊遼東,不足以令公孫氏畏服。而魏之刀斧,與公孫氏之間唯有遼隧,遼隧雖險要,若冬季遼澤冰封,遼隧又有何用?”
現在的遼水流量、流經范圍也大,從未馴服過,所以遼河口一帶是巨大的沼澤爛地。
而遼隧,就是這片沼澤爛地的通道,是幽燕之地與遼東的唯一適合大部隊行軍的道路,十分重要。
“因故,大司馬為公孫氏請封之事,恕我等不能通過。”
黃權回答時頭垂下,不與關羽對視,顯然是拒絕繼續討論,堅定了這個態度。
關羽沉吟,思索詢問:“請封公爵確系大事,不該唐突貿然而行。那表封遼州牧、征夷大將軍一事可有看法?”
“回大將軍,朝廷恩威難加遼東公孫氏分毫,公孫氏于朝廷又無寸功,若遣朝中棟梁持重金厚禮渡渤海敕封,我恐事變于彼,我悔之無用。”
到目前為止,公孫氏還是曹魏的遼東郡守,實質控制遼東五郡,代表中樞向高句麗、朝鮮三韓收取稅租。
根據各方面推算,公孫氏最少能動員五萬左右的軍隊,其中甲兵最少也在一萬,是一股重要的牽制力量。
可尚書臺駁回了張飛的請封,張飛的請封和令公孫氏從屬的策略已經過朝中公卿的朝議,按過去經驗、程序來看,尚書臺這里應該能順利通過。
何況,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都是會參加、旁聽公卿朝議的,當時沒有表達出異議,怎么事情到了尚書臺,就給統統否決了?
因此,問題沒有出在尚書令、尚書左右仆射三人身上,應該出在別的地方。
關羽大概明了,這是田信突然翻越武關道,出現在南陽,正向江都移動引發的失控。
雖不在意料之中,但也不算太過意外。
車內無第三人,關羽詢問:“可是兵部尚書鄧芝封駁,拒不簽字?”
“大將軍,此系尚書臺內事,焉能歸責于一人?”
黃權抬起頭看關羽,神情真切:“大將軍持國當穩,不做,自是。若因遼東之事引來朝野誹議,朝局豈不趨于被動?”
“再者此一時彼一時,大司馬表封遼東時,魏國正受糧荒,國勢頹敗人心離散。今魏國大破鮮卑,正是其士民歡欣鼓舞之際。休說區區公孫氏,就是我軍,也要謹慎提防,不敢大意。”
說著起身長拜:“還請大將軍三思。”
關羽只是靜靜看著黃權表態,這是在教自己怎么執宰朝綱?
悶悶吐出一個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