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正方公何必小題大做?”
田信臉上已經裹了圍巾,呼出白氣呵呵笑說:“當年先帝使彭永年入我北府擔任護軍,我亦明白先帝用意,卻使此人去編纂《北府戰紀》,時人多譏笑彭永年趨炎附勢。多賴此君多方走訪不辭辛苦,才編好這部書。”
田信看得開,李嚴看不到田信面容表情,但也能感受到田信語氣里的愜意:“正方公,當時彭永年奉先帝深意來我北府,卻肯低頭去編書,先帝有不滿,也是不滿我專權,也不滿彭永年辜負使命。算起來,是我欠彭永年一個人情,如今這人情正好兩清。”
總不能因為彭羕在北府做過護軍,就能把彭羕當成自己家臣、追隨者、伙伴來看待。
李嚴已然明了其中的區別,彭羕不是自己人,現在兩清了。
點著頭,李嚴又嘆:“可恨不能執掌州郡,追隨公上尾翼,造福于民。”
對此田信呵呵做笑,直接拆穿:“朝中無人,廷尉實屬重責,總不能濫竽充數。數遍天下,除張惠恕外,只有三人適合做這大漢廷尉。不對……還有一人勉強適合,可惜卻自誤前程。”
廷尉這種專業素養高的職務,既要業務精通,還要有威望、有資歷,遠比軍事主官的要求更高。
李嚴聽了仰頭哈哈陪笑,也笑的得意。
論漢律的解釋,如今的漢律由三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兩漢漢律,一部分是蜀科,一部分是田信提倡、推動的。
當年一起編纂蜀科的法正、劉巴、伊籍已經病逝,就剩諸葛亮、法正,這兩個人都適合執掌廷尉府。
諸葛亮、李嚴之外,就剩陸議適合擔任廷尉卿,陸議有這方面的素養,也有這個威望;另外半個就是潘濬,潘濬縱然選錯了路,可論專業,擔任廷尉卿也算是綽綽有余。
此外徐庶也適合做這個廷尉卿,不管專業素養還是人脈、影響力,徐庶都夠;只是御史中丞是個重要的崗位,不宜輕動。
目前為止,朝中重要崗位缺員,補員的優先考慮重點是專業素養,其次才是資歷、功勛、人脈、影響力之類的;否則寧可空著,搭起一個架子,也不會任命主官。
再過十年,下一代人成長起來,朝中崗位必然人才濟濟,有充足的備選。
也因為田信此番‘五共原則’,朝中舊人之間的競爭會寬松很多。起碼,兩代人以內,不會出現朝中爭位而翻臉的情況。
矛盾自然不會憑空消失,只是將各方競爭公卿之位,改為了舊臣輪班擔任公卿,當代降臣繼續熬著,等待補位。
將原來的競爭矛盾,轉化成了舊臣、降臣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中,田信站舊臣,就這么簡單。
李嚴目前也就適合做廷尉卿,不止是專業對口;也因為李嚴的產業需要逐步轉移。轉移了產業,李嚴才能心滿意足離開中樞,去地方上做一做封疆大吏,當一當土皇帝。
就放權來說,先帝愿意放權;關羽不想放權也由不得他;而田信,自然是樂意放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