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草創制定的三省制度,已經暴露出冗雜的一面……規劃是很完美的,門下省協助皇帝議政;中書省進行完善、修補,選擇最優的解決辦法;最后尚書省把關,頒發詔書、政令。
可目前丟失了大部分疆域,曹魏中樞急需要一個高效率的理政環境。
所以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往往都是集中起來一起討論、議政,當場議定,當場頒布;又或者兩兩一組臨時碰頭進行決議。
這種情況下,秦朗以宗室將軍的身份,踩著門下省的門檻兒,在三省公議時混到了一席之地。在這種高度上觀政、參政,秦朗個人的素養自然得到了許多增強。
而現在,他在翻閱中書省公文時看到鎮南將軍滿寵的相關奏報,滿寵上奏朝中,認為漢室以田豫為護匈奴中郎將移鎮兗州,恐怕是有意為馬良伸張威勢,以方便馬良入朝參政。
滿寵在奏章中指出季漢的弱點,就在于關羽年老,現在季漢最重要的就是關羽、諸葛亮之間的和平過渡。
這個過渡期間,關羽肯定是愿意放權給諸葛亮,不可能直接交給田信,或交給張飛。
關羽、諸葛亮一個愿給,一個愿意離開益州入朝執政……那問題來了,誰代替諸葛亮坐鎮益州?
唯有馬良,馬良才能保證益州的穩定,進而保證季漢各方格局的穩定。
所以馬良要在諸葛亮入朝前先入朝擔任公卿顯要職務,而馬良缺一個硬軍功,那現在擅長打機動奔襲戰田豫入駐兗州,極有可能會帶來一支兩三千規模的騎兵。
有馬良積攢的糧秣,田豫極有可能在秋收時一反常態,向河北發動一場奇襲戰。
因此滿寵制定了一個大計劃,一方面調洛陽鎮的鎮兵東出,襲擊潁川、陳留之側翼,一方面東邊的平原鎮進行拉練性質的都試,即考核選拔軍吏,也牽制對面張飛的青州軍。
最后,鄴都中軍南調設防,防御田豫的突擊隊;滿寵所部鎮南兵擇機渡河,尋覓戰機,并破壞兗州鄉野。
整體來看這是一份相對保守的作戰方案,真正渡河參戰的只有滿寵所部鎮南軍……繼夏侯尚、曹休之后,大魏已經沒有力量重建鎮南軍團,只有一支鎮南軍。
但也十分偏激,這份作戰方案里,將關中的北府兵直接忽視。
可見滿寵已經認識到北府的轉變,將北府兵、漢兵進行了區別對待。
這份作戰計劃很符合秦朗的心思,不由意動,遂細細研讀門下省、中書省諸人對這封奏疏的意見。
中書省代表就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這兩個沒打過仗的人持相同意見,擔心滿寵計劃過于成功,引發北府報復。
報復有兩種,直接報復就是字面意思;間接報復的話,會讓北府認識到魏國的真正實力,進而加深北府與漢軍的合作,比如增加關東四州的騎兵力量。
現在漢室朝廷控制了隴西郡,可湊集戰馬不容易,更不可能從漢中、巴郡、長江、荊州這樣運輸戰馬,太過遙遠不現實。
何況戰馬運到荊州,想要安全通過南陽、江夏……實際也有困難,最安全的就是走長江往下,從兩淮往北運輸。
耗時長久,耗費的人力、物力更多,戰馬夭折更是一筆沉重的損失。
所以漢室朝廷拿到隴西,也僅僅方便了一點點牲畜貿易,無法改善關東四州的騎兵劣勢。
唯有北府點頭,龐大的戰馬資源才能通過武關道,向南陽、潁川運輸。
加深北府、漢兵之間的合作,既不利于今后拉攏北府、全力反攻關東四州的核心戰略;也不利于激化漢室朝廷、北府矛盾的計劃。
所以孫資、劉放給出了保守意見……配合田豫,給馬良送一筆軍功,繼續保持大魏虛弱不堪的形象,以麻痹北府,使北府出于制衡立場,對強勢的關東四州漢兵繼續采取馬匹管制政策。
這樣一來,就能加速制造北府、漢兵之間的矛盾。
很好的戰略……可自己怎么才能做點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