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馬良企圖自殺的消息就飛速報到征北將軍田紀這里;田紀轉手就飛騎奏報江都,同時調撥軍醫去武關接待、救護。
事情太過嚴峻,馬良拒絕進食準備絕食……卻被暴力喂食水米。
然后馬良又將自己胸膛結好的血痂硬生生撕開,并涂抹污穢物,然后就傷口化膿,整個人陷入炎癥。
炎癥,發炎,炎就是火,就是發燒。
必須讓馬良活著回到江都,否則很多事情會生出變數……甚至馬良的死,也可以歸類于‘不堪胥吏折辱,憤而自殺’、或者引申解釋為‘以死明志’。
比如李廣的自殺,就是對他人生、形象的另類升華。
明明是死罪,主動自殺后,就成了天下皆知的悲情英雄。
而現在,馬良準備逃脫律法的制裁,甚至有誣陷己方的惡毒用意。
八月十四日,田紀得到軍醫的奏報:“毒氣入血,浸入肺腑肌理,藥石難救。已服用人參,宜七日內送至江都。”
這下,壓在馬良身上的壓力,就這么轉移一大半到了田紀頭上。
感情上可以理解馬良,從立場上來說可謂深惡痛絕。
為了避免跟朝廷開戰,北府經營重點在關中,在嶺南,因此南陽地區沒有留下重要成員,目前由田紀一人負責。管的也只是軍事相關,民政工作僅限于組織府兵、百姓維護水利,再無其他工程。
現在,田紀很想跑到江都去討一個準確的回答。
讓江都方面立刻落實馬良擅自發兵的罪責,并明文譴責馬良這種畏罪自殺、連累別人的卑鄙行為!
可這是不可能的,江都方面肯定含糊其辭,準備朦朧處理這樁事情,使馬良盡可能平淡的落幕。
朝廷有朝廷的大局,馬良主動尋死,之維護了朝廷的大局。
可北府的大局怎么說?
原本按著律例、程序可以一步步將馬良推入深淵,并打擊朝廷、丞相的人心、威望;結果呢,就因一個該死的人提前自殺,反而讓場外看熱鬧的北府卷入這潭污水形成的漩渦里!
冤枉、憋屈、憤怒!
田紀恨不得現在就抓住馬良,狠狠暴打一頓以宣泄心頭怒氣。
“馬季常自尋死路,明知兵力不濟、缺乏騎軍,又無接應,就孤軍冒進,合該遭有此敗!”
“如今倒好,孝先派兵接應,先有陜津南中兵之變;馬季常押解江都也不讓我等省心。他要做好人,難不成我等就成了壞人?”
當眾嘲諷,田紀說道:“馬季常干犯重罪,若一死了之,實難服眾。今秋收完畢,待秋糧入庫后,我欲征左近衛、右近衛施行秋日操典。”
他的主簿李豐當即反對:“將軍不可,無公上詔令,又無急切軍情,我等不可征發二衛。”
李豐本在江都當郎官,李嚴出于危機意識,給李豐弄了個因病辭官;恰好南陽這邊的主要官吏向關隴、嶺南調轉,留出許多位置,田紀就邀請李豐來擔任主簿。
長史郭攸之也反對,言辭激烈對田紀言論表達不滿:“去歲陳公在靈渠,將軍與陸長史也無假節之權。聞魏國之變,就盡起三軍,使朝野驚疑不定。”
“這豈能一概論之?”
田紀用詫異眼神打量郭攸之,感到很意外,仿佛在問‘竟然是你第一個跳出來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