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冬月以來,荊豫馳道飛騎往來,十分密集。
不止是這里,武關道也是如此,如何決定天下走勢,就全靠這些信息傳遞、公文往來。
江都,尚書臺。
一封大司馬張飛的公文再次打破沉寂,引發漣漪。
這是張飛提議立朝鮮藩國,以公孫氏為主;進而形成公孫氏從外壓迫、擠壓司馬懿幽云六鎮的格局,再遣辯士游說,使司馬氏、公孫氏聯合出兵南征河北。
而關東漢軍主力北上,一同夾擊空虛的河北,搗毀魏軍巢穴。
這樣一來,魏國主要的財富、人口、生產力就握在了手里;河東集結的魏軍超過二十萬,這些吏士中大部分人的家眷在河北。
如果襲占河北,河東集結的魏軍會迅速崩潰,也會軍勢離散,紛紛向東出逃。
這就能接收河北地區的主要人力、物力;司馬氏、公孫氏已經響應、配合過一次朝廷的指派,那么價錢合適,可以鼓動、指揮這兩股力量繼續為朝廷所用。
那么,即便北府進占河東、太原、代郡,那朝廷也能獲取極為廣袤的疆域,所有地盤都將連成一片。
形成一片后,形勢將如六國連縱伐秦,到時人心自然凝聚。
想要達成張飛的設計,第一步就是要花大成本游說、保證公孫氏、司馬氏能聯合出兵。這一步達成,就有凝聚河北、中原、荊楚、吳越力量進伐關隴的基礎。
秦國滅六國前,也就擁有關隴、河東、太原、南陽、巴蜀等地。
如今巴蜀在朝廷手中,北府雖有嶺南這塊飛地,相互抵消的話……朝廷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六國合縱伐秦失敗,是因為聯軍各有計較政出多頭;現在統一由朝廷指揮、協調,自能多線聯動,齊心協力。
張飛的設想……有操作的余地,可時間太過緊迫。
如果河北魏軍察覺漢軍要打破默契突襲腹地,那有可能倒向北府。
那樣的話,就成了關隴、河北連成一片,形勢就如楚漢相爭。
還要指望公孫氏、司馬氏聯合發兵……可能性更低。
與其冒險以軍事手段占據河北,還不如直接招納河北魏軍,給曹叡一個免死金牌。
這樣的話,也能達成六國連縱伐秦的格局。
可這樣的話,肯定會引發朝野老臣的詬病、不滿。
尚書臺里七個人相互討論,拿不出主意,準備按原先那樣,將原檔移交給執政的丞相府,由丞相府協商、處理。
會議散后,蔣琬帶著這封機密奏報來到相府。
與往日不同,今日相府內洋溢著喜悅氣氛。
蔣琬還未打聽詢問,就有人向蔣琬分享這個信息……丞相夫人有孕了。
相府后園,在蔣琬來時,諸葛亮還在把玩益州來的家書;神情有一種極大的釋然、解脫。
子嗣問題,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
“職下拜見丞相。”
“公琰,快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