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紡織業的告訴發展,既有引領時尚的‘蘇式衣裳’,也影響了上游湖廣……湖廣士民也要掙錢,種糧食賣到江南多虧,種植桑田、棉花多好。
于是,產糧重地的江南、湖廣陸續轉型……國家整體糧食產能不足。
各種災難交疊在一起,大朙完了。
然后,江南地區能順利交稅的第二個原因是很出名的,那就是浙江專有現象……拖欠。
大朙戶部常年有一位侍郎負責向浙江巡撫催征積欠的錢糧;這也怪不得浙江,往往欠幾年,欠多了,為了保證有效征收錢糧,朝廷就會打個折扣,以保證今年能把錢糧收到庫里。
一來二去,就養出了浙江喜歡拖欠的毛病。
以至于催征遼餉時最緊急時浙江還是這種做派,戶部派到浙江的專員打了封條,上奏起運的遼餉加派錢糧……等運到北方,才發現不足額,依舊是浙江特色的拖欠。
明朝的經濟缺乏規劃,國初的產糧重地江南,中期的產糧重地湖廣,都因為追逐經濟利益,使農業轉型。
而現在,府兵組織干凈,與各州各郡牽連不深,還有一次規劃的機會。
以國家東部的地緣、產出來說,發展海洋是很便捷的……可基本盤在關隴,這些年把關東、河北的士民得罪慘了。
百姓好說,有傳承的士人是很記仇的。
東部迎來大發展,東部士人先天有地主優勢,這撥人又有抱團的習俗,給了他們發展機會,遲早會挑戰北府,以恢復過去東部士人主導一切的格局。
到那時,又將形成東西對立的局面。
所以一開始,就要把關東、河北變為資源地,集中力量向關中、向西發展。
唯有定都長安,才能有效經營西域、中亞,才能保證西部發展、開發的重心不會偏移。
只要鐵路修的好,所有游牧部族都是載歌載舞的好義從。
至于嶺南,向外拓展未免太早;繼續從南洋汲取資源,開發自身就好。
等自身開發的差不多,南洋地區也就完成了大致的羈縻統治。
所以嶺南這里不需要急進,開發達到漢末江東地區時,就可以著手在嶺南冊封大小諸侯。
讓嶺南去打基礎,等關中積累優勢達到質變時,就能全面開花。
在此之前,先進技術要留在關中,鐵甲蒸汽動力戰艦的制造技術只能局限于武昌。
大概一切順利,二十年后才會在渤海、東南沿海設立大型船塢,制造蒸汽動力的海船……運氣好,內燃機也能點亮。
至于鐵甲戰艦……機會合適就造幾艘包裹鐵皮的戰艦,方便嚇唬南洋蠻夷。
所以,今后的天下只能有一個核心,這是保證控制大局,維持穩定的最簡單辦法。
沒心思再去與人搞斗爭,抓緊時間,集中資源爬科技……才是最重要的。
確立這個想法后,天下各州就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關隴、夏州主抓農牧業和教育;關東和河北主抓生產資源,以供應關中。
益州窩在群山里,只能做資源地;江東、嶺南還需要發展;幽云、朝鮮、瀛洲也需要發展,不具備成為資源地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