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咐完,關羽就問關心的幾件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江都究竟如何安排?”
諸葛亮回答:“裁撤江都尹重設荊州一事引發爭執在南陽,南陽爭執在司州。”
江都是季漢的江都,不是前漢、后漢的江都,也非新朝的江都。
因此新朝設立的行政體系里會裁撤江都尹,恢復荊州。
正常的郡守是正四品,京兆尹、河南尹、江都尹是正三品,這就是差別。
各郡只有郡尉,而京兆尹、河南尹、江都尹是分管片區的駐地都尉,還有其他配屬的職務,普遍是高配。
整體行政編制是與朝廷中樞掛鉤的,不僅有政務上的對接,還有財政上的對接。
換言之,江都如果沒有朝廷,只保留一個江都尹的行政待遇、框架,那么以江都尹一地的稅租……也就勉強能滿足江都尹的日常行政開支。期間想要搞什么開發、水利維護,這都需要從外借貸,或者臨時增加稅租。
田信那邊就是要節省編制,壓縮行政人員的俸祿支出,使江都尹……即南郡地區能有健康的財政。
表面上現在爭端在于新朝是否尊奉季漢的一些傳統、特殊之處,實際爭的就是江都尹附帶的一系列行政編制,以及都城的政治、經濟待遇。
別的不說,其他州郡的官員擬任、外放時,會有一條回避原則。
而京畿出身的官員外放時,是不需要太過顧慮回避原則……這個原則很重要,有時候你再合適,可這條規則就卡死你了……甚至會卡死一批人,導致這個職務因為缺乏合適的官員任職而空缺。
江都尹江都尹,承認這個官職就意味著承認江都尹轄區內的士民戶籍屬于王下民,是畿內戶籍,今后各種新朝針對司州的利好政策也能援引、落實到江都尹。
鄙視鏈自古就存在,古有國人鄙視野人,今有畿內鄙視各州,州治鄙視郡治……一層層下來,鄉里人鄙視下面村社、里社的人,這些人又會鄙視住在山野荒僻地界的人。
沒有鄙視鏈的人生是沒有優越感、幸福感的人生,江都尹編制更重要的不在于官吏的行政開支,就在本身的政治待遇上。
先是有當年田信粉碎南陽豪強遷移江都的兩萬余戶,后來又有陸續遷移到江都的朝廷百官的宗族近親。
如果保留江都尹,那生活在江都尹治下的這些人依舊能享受到新朝第一流的待遇。
眾所周知江都有便利的水運,是溝通長江上游、下游的重要貿易城市,還能向南連接嶺南,能利盡南海。
而本身有水網彌補,有《防疫救護十二策》為生活綱領,開發沼澤、濕地地區的天然險阻已然散去,使得農業擁有了極大的發展前景。
這樣一個商業、農業雙重極大優勢的大都市,如果再得到京畿郡縣的政治待遇……今后不說發展成何等模樣,起碼能維護各家的正常發展,不會被北府體系出來的各種集團壓制、蠶食。
因此保住江都尹的編制,就是給荊益士人留一個自留地。
這是長遠的利好,而江都尹附帶的龐大編制又是極好的入仕渠道。
因此既想要江都尹的行政待遇,還想要保住冗雜的江都尹官吏編制。
至于江都尹本地稅租不足以支持行政用度……這是注定的,不從周邊郡縣吸血的都城,就不是好的都城。
不僅諸葛亮的荊益士人親舊集團在過去幾年里遷徙江都,或在江都置業;關羽的荊州軍舊部也有很多留在江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