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水利工程都是苦當下而利百年,只是急于修道的嘉靖朝注定只能是目光短淺了。朝廷為節省開支自然是得過且過,很多鄉紳并沒有熱衷于筑堤,一些盡責河道官員的奏疏通常是石沉大海。
正是如此,每年對于河堤工程的投入,可謂是一減再減。再加上普遍的貪墨現象,朝廷擠出的那點修堤款,又給那些貪官污吏吃得七七八八。
如果說東南十余處“毀堤”的幕后元兇是誰,更多還是要指向于當前的朝廷,最終更是要指向于沉迷修道的嘉靖皇帝。
“去年便有此等風言,朕為何不知?”嘉靖卻是微微困惑地道。
徐階沒有說話,倒是一旁的黃錦說道:“奴才記得確有此事,當時松江知府藏繼芳匯報來著,只是并沒有鬧出事端,所以主子大概是忘記了!”
陳洪望了一眼黃錦,又望了一眼地上的徐階,卻是選擇閉口不言。
嘉靖深深地望了徐階一眼,語氣顯得緩和地進行詢問道:“徐愛卿,徐琨當真沒有指使你家的家奴何九淹堤淹田?”
“啟稟陛下,何九并非我的家奴,這一切皆是何九的一面之詞!”徐階這個時候開始自辯,又是有理有據地說道:“事發突然,臣現在無法詢問尚在家中的徐琨!只是臣自幼讓其讀圣賢書,臣相信徐琨斷然不可能做出如此喪盡天良之事,七府之地毀堤十余處,臣更傾向于是潰堤,絕非人禍!”
陳洪對徐階暗暗地豎起了大拇指,發現這個低調的小老頭遠比他想象中要厲害,竟然能夠憋到現在才放出大招。不僅洗清了自身的清白,更是讓嚴黨那邊要承擔栽臟陷害的罪名。
嘉靖從蒲團站了起來,卻是不吭聲地來到臺階上,顯得正在權衡著什么般。
“臣一家愿擔負罵名,只望圣上停止調查白鶴堤,以防被有心人利用!”徐階顯得忠心耿耿地大聲道。
嘉靖居高臨下,望著徐階詢問道:“你可真甘心如此?”
這無疑是一個解決的辦法。在看到徐階請辭的份上,他這個皇帝不再追徐階兒子徐琨毀堤淹田的案子,嚴黨那邊自然亦不會再揪著此事不放。
只是一切后果卻要徐家承擔,百姓只認為是徐家做了毀堤淹田之事,從而會讓到徐家聲名狼藉。
“雷霆雨露,皆由君出。只要大明百姓不入動蕩,君父不受奸人借機指責,臣一家愿擔此罵名!”徐階決然地答道。
黃錦和陳松看著徐階如此做派,若不是深知在嘉靖朝最看要臣子便是忠心兩字,他們還以為徐階真是大明最大的忠臣了。
“徐愛卿,你且先下去,此事容朕再想想!”嘉靖卻是沒有輕易進行表態,而是淡淡地說道。
“臣告退!”
徐階老老實實地施禮,這才起身離開萬壽宮。
皇上接下來會如何處置,會不會真將他犧牲了,他亦是猜測不透了。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實質一直是在賭。
他賭皇上面子使然,不敢再讓董威前往松江調查毀堤淹田,不想讓東南百姓指責朝廷在河堤上的不作為,不愿擔負十余處潰堤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