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進士孟郊登科后有詩曰: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談古論今》發表了一篇《東南倭事不足夸,功臣名將實乃一幫平庸之徒》,《順天日報》現在推出了《北邊韃虜馬蹄疾,一日看盡白面將》,隱隱透露著打擂臺之意。
如果僅僅是題目切合也就罷了,文章內容直接對著“東南倭事不足夸”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反駁,其中引用了朝廷投入邊軍的軍費和軍隊數量。
“南倭北虜”是嘉靖朝所面臨的最大軍事問題,北邊的蒙古危及京城,東南的倭寇則是危及大明最富庶之地,令到朝廷深為頭疼。
只是到了現如今,東南的倭患已然得到了有效的根治,但北邊的蒙古問題卻仍然突出。
楊博在履歷在北邊,功績亦是在北邊,不管是出于阻止政敵胡宗憲起復,還是為了捍衛北邊督撫和將士的顏面,他都有理由最大限度地淡化南邊將士“剿滅南倭”的功績。
面對胡宗憲的舊部戚繼光和俞大猷新近的兩項赫赫戰功,他先是通過《談古論今》主導京城的輿論,而后跟各方打了招呼,從各方面進行淡化這些剿倭的功績。
這樣既維持著一直以來“北尊南卑”的局面,同時維護個人的政治利益,可謂是一舉兩得之舉。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卻是給人毫不留情地戳破,《順天日報》已然是要站出來公然為南方的將士鳴不平。
針對東南剿倭開支高達三百萬兩的問題,這篇文章卻是給出了回應道:“東南抗倭所費銀兩甚巨,但倭寇尸首亦是不計其數,令東南不復興化之禍,乃是百年大計也!東南倭事今已平息,既是百姓稅糧之力,亦是將士用命之功,此功卻不可不彰也!”
針對東南剿倭動用了幾十萬軍隊的問題,這篇文章亦是給出了回應道:“大明遼東鎮總轄二十余萬軍士,去歲六千韃子入關,劫掠三河、順義等地八日方離開,東南二十倍于倭人全剿之,北軍二十倍于韃子,又當如何?”
如果說東南剿倭的功績是靠銀子取勝的話,那九邊的將士卻更加不堪。他們每年虛耗朝廷大量的軍費,最終卻是屢番被蒙古人欺負,甚至去年又被人打到了北京城下。
倒不是沒有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但《談古論今》的影響力太大,加上楊博及相關勢力的引導和震懾,令到反對的聲音顯得很微小。
但如今,擁有著極大影響力的《順天日報》發聲,已然是將這個問題迅速地擴大化,京城的輿論必定會再起波瀾。
“該死!”
楊博看完整篇報道,臉色已經氣得鐵青,用手將紙報攥成一團怒聲道。
楊俊民每日都有看報的習慣,剛剛看到這篇文章便知曉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急匆匆追上來攔橋,這時顯得關切地詢問道:“爹,此事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