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府,謬贊了!”林平常先是拱手回禮,接著坐下來一本正經地詢問道:“高知道,不知你為何要將所有難民都趕出城外?”
高焱將湯水一飲而盡,這才認真地解釋道:“巡按大人有所不知,這些天難民在城中鬧事,令到城中的鄉紳大戶意見頗大。這幫鄉紳今天聯合前來府衙,強烈要求本府將難民驅逐出城,本府亦是不得已才采取此策啊!”
每個群體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面對著各地涌來的難民,城里的官紳和富戶的財產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故而他們有理由給官衙施予壓力將難民趕出去。
卻不是每個知府都如同林晧然那般硬氣,高焱堂堂一個進士官只能在柳州知府的任上煎熬到老,便證明他在朝中根本沒有后臺。
如果真得罪柳州城的這幫鄉紳,明年的外察不僅得不到好的考語,甚至還會因此而丟掉好不容易得到的烏紗帽。
林平常此次前來并不是要興師問罪,主要還是要督促官府進行賑災,便是繼續詢問道:“高知府,那你打算如何安置城外的難民呢?”
“林巡按請放心,本府已經讓人在城門外規劃了安置點,劃出地方讓他們暫居!”高焱看著林平常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便是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來道。
林平常的臉色緩和了不少,她深知任由災民全部進城確實容易發生亂子,昔日他哥亦是將難民安排在城外特定的區域,當是進行詢問道:“高知府,他們的口糧又怎么解決呢?”
“城中的大戶已經答應本府會在城外搭建粥棚賑災,本府亦會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便是本府準備的一些積攢,愿助柳州百姓度過這場災情!”高焱指著旁邊的一個錢盒,顯得盡心竭力地回應道。
林平常看著那個準備妥當的錢盒,又望了一眼身穿破舊的高焱,猜到這個高焱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官員了。
她知道這大概是高焱能做到的極限,便又是蹙起眉頭進行詢問道:“高知府,朝廷開糧賑災的命令還沒下達嗎?”
大明立國之初,便建了常平倉制度,每個府州縣都設有常平倉。只是想要開倉賑災,這事情還得請示朝廷。
畢竟賑災實質是花錢,如果沒有統籌便由地方官員開倉放糧,那么很容易造成地方官員以賑災的名義而貪墨糧食。
“巡按大人,朝廷有朝廷的法度,按規定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放糧的。本府深知今年災情惡劣,亦是上疏請求朝廷開倉放糧,且講明今年柳州的災情比預期要嚴重。只是現在五月還沒過,朝廷一直沒有批復,本府亦不能放糧啊!”高焱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將自己的難處說出來道。
林平常知道這是一個事實,朝廷通常都不會五月便開倉放糧,但她心里更清楚現在柳州的情況惡劣,已經是到放糧的時候了。
她認真地思忖了一下,便是做出決定道:“高知府,我跟你一起上疏說明情況,讓朝廷下令柳州放糧賑災!”
“如此甚好,本府代表柳州的百姓在此多謝巡按大人了!”高焱心知對方比他更有份量,當即欣喜地拱手道。
在了解到柳州府衙的賑災措施后,林平常并沒有在這里逗留,而是匆匆離開了府衙,馬不停蹄地到了聯合酒樓。
隨著聯合商團的資本越來越雄厚,不僅是江南擴張,同時亦是向廣西這邊發展,已然有了聯合酒樓、聯合鹽業和一品醬等產業。
“大小姐,你怎么來了?”負責聯合酒樓的掌柜姓陳,卻是跟著林平常有過一面之緣,卻是恭敬地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