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聽到這個答案,這才暗暗地松了一口氣。
林晧然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大明軍隊采用堅守的戰略,固然能夠穩住大明的疆土,但亦是消磨了北方軍隊的銳氣。
天天喊著“富國強兵”,但實質還是各方打著如意算盤,都考慮己身的利益。長此以往,蒙古問題就如同宗藩問題一般,得過且過最后必定是崩盤收場。
“吳閣老、林侍郎,我先到內閣跟元輔相商,告辭了!”胡松恢復了一些力氣,便是對著二人拱手作別道。
林晧然看著匆匆離開的胡松,便是陪著吳山走向迎著過來的轎子,同時將圣旨交給等候在這里的管家,管家亦是喜滋滋地向吳山道賀。
侍上轎前,吳山突然轉身叮囑道:“我入閣之時不宜過于高調,你跟楊富田那幫人在你那邊慶賀即可,別往我這邊領了!”
“是!”林晧然的嘴角泛苦,卻是恭恭敬敬地施禮道。
吳山從西苑離開,則是直接返回吏部衙門交待相關事宜,而后跟著吏部衙門的屬官吃過一頓“升官宴”。
三尚書入閣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官場,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隨著公開的消息,卻是令到喜慶的氣氛又是被沖淡了很多,哪怕當晚林晧然跟楊富田等人舉行的宴會亦是多了一些罵聲。
遼東的軍情已經更加的詳細:俺答汗長子辛愛黃臺吉率部眾進犯寧遠小團山堡,搶掠人畜。廣寧中路游擊將軍線補袞聞訊后率軍奮勇出擊,蒙古騎兵退卻,線補袞又窮追不舍,至黃土臺、吳簡山一帶不慎中敵埋伏,線補袞所率軍隊被圍數重。線補袞與鎮武堡游擊將軍楊維藩拼死力戰,毫不畏懼,從早晨一直戰至日落,親自斬殺蒙古部落一名頭目。幸得寧遠參將石華山率領部眾來援,這才將辛愛黃臺吉的蒙古騎兵打退,只是線補袞面部中敵二箭,因傷勢過重而死。
事情卻還沒有完,石華山在作戰中極為英勇,直接殺到了俺答長子辛愛黃臺吉的面前,將是劈得辛愛黃臺吉人仰馬翻。
亦是如此,得知消息的俺答當即調遣大批的蒙古騎兵前往遼東,揚言要幫兒子殺了石華山雪仇,一場更大的戰事似乎是一觸即發。
林府的花廳中,一幫人圍桌而坐,酒氣從桌間和眾人的身上散出。
“你們說滑稽不滑稽,楊博卻是想要將石華山調離寧遠,想將他調回廣東任副總兵!”兵科給事中魏時亮的消息更為靈通,卻是對著在座的同年道。
周幼清聽到這話,當即亦是詢問道:“徐閣老不會同意他這個方案吧?”
“呵呵……徐階是一個聰明人,卻是不會同意直接將石華山調任廣東副總兵,但是答應將人召回來!”魏時亮又喝了一口酒,顯得嘲諷地回應道。
楊富田等人聽到這個做法,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大明好不容易出了石華山這等悍將,結果僅是因為擔心俺答的報復,卻是不等正面應戰,而將石華山從寧遠調回。
“由此事可見,師兄提出的南將北調當真大有可為,不僅打破大明歷來的南北地域限制,亦能讓北方尸位素餐的將領看看什么才叫英雄氣概!”肖季年握著酒杯,對著眾人認真地道。
林晧然聽到談及自己,亦是苦笑地說道:“肖兄謬贊了,石華山其實算是北方類的將領,他的祖籍是山東人,作戰的風格是以勇猛著稱。只是我提出‘南將北調’的構想,主要是想讓俞大猷這等謀于兵法的將領統領北方士兵,從而達到應戰更加靈活的目標,而不是總被韃子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像是這一次廣寧中路游擊將軍線補袞中敵埋伏,如果是俞大猷這等南方經驗豐富將領的話,怕是不容易掉進這個陷阱。”
魏時亮端起茶杯本想喝酒,但經過一番深思,已然是看到了北邊不一個的風景,眼睛慢慢地綻放出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