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沒有證據就想指證人家通虜,還怪刑部不作為!”
“我看他大概沒有端正好自己的位置,錯以為他已經是大明首輔了!”
……
當外界得知林晧然的所作所為之時,一些自謬為諸葛再世的聰明人紛紛搖頭晃腦,對當朝最年輕的閣老亦是品頭論足。
雖然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常祝等人必定是走私的頭目。只是林晧然沒有拿出任何的證據,僅是一些情報就想將人繩之以法,可謂是過于異想天開了。
不僅是京城的百姓,一些官員對林晧然亦是表達了不好的看法:“都說林閣老有郭嘉之才,如今看來,不過是徒有虛名矣!”
夜幕降臨,盞盞燈火紛紛亮了起來。
隨著楊博出任吏部尚書,楊府的高梁大門平添了幾分氣派和威嚴,而今一些封疆大吏都未必能夠登得此門。
從兵部尚書到吏部尚書,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跨越,更是本朝罕見的調職。只是楊博打破了這一道屏障,成為掌握百官前途的天官。
花廳中的燈火通明,幾個經過精挑細選般的藍衣女子手里端著精致的菜肴,排著整齊的隊伍款款地從走廊走向花廳。
“多謝楊大人出手相助,我們敬楊大人一杯!”
常祝等人宛如重光煥發般,端著酒杯紛紛站起來,顯得恭敬地向著首座上的楊博敬酒道。
從刑部衙門大牢出來后,常祝等人亦是第一時間攜帶禮物登上楊府的大門。雖然林晧然根本拿不出證據,但如果不是有楊博撐腰,不說他們會不會招認走私的事,恐怕早已經被惡吏屈打成招了。
最為重要的是,今后他們這樁買賣想要做得長久,仍然需要楊博對他們繼續庇護,成為他們走私生意的最大保護傘。
“咱們都不是外人,客氣了!”楊博的屁股定在椅把上,端起酒杯微微一笑地道。
自從他出任吏部尚書,由于他跟徐階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加上他這位非詞臣出身的吏部尚書對徐階根本沒有威脅,故而得到了多方的巴結。
哪怕那位素來眼高于頂的戶部尚書高拱,亦是數次想要拉攏于他,試圖組建“北黨”對抗以徐階為首的“南黨”。
雖然他不可能“背叛”徐階,但亦是喜歡這種游走于各方勢力的感覺,對當下的權勢卻是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只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林晧然主導的山竹灘大捷讓到他臉上無光,回來后竟然將矛頭指向他們山西商人的走私之舉,讓他更是心生怨念。
按說,常祝這些人涉嫌通虜,他今晚應該拒絕他們登門才是。但是想到林晧然的目中無人,今晚不僅接見了常祝等人,更是設宴招待他們四人。
梁大發將酒杯輕輕地放下后,顯得帶著幾分擔憂地道:“楊大人,聽說林晧然對我們幾個還是依依不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