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在旁邊見到隆慶這個舉動,眼睛顯得頗為復雜的模樣,最終轉為深深地一嘆。心里其實亦是清楚,他站在這里的日子恐怕亦是不長了。
“謝皇上!”
文武百官再度行謝禮,這才規規矩矩地從地上起來。
對于新鮮事物,人們都是有著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而這里官員并不例外。他們抬頭望著坐在龍椅上有“寬仁”之名的隆慶帝,很多人的臉上浮起了興奮的表情,甚至對未來產生了幾分期待。
只是論到興奮,卻是要當數歐陽一敬、胡應嘉和張憲臣這幫科道言官。
他們為何在嘉靖朝夾著尾巴做人,那是因為嘉靖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僅一言不合就采用廷杖,而且丟到詔獄拷問都是家常便飯之事,甚至直接下令咔嚓掉腦袋。
雖然博得一個美名的收益良多,但如果真要掉腦袋,那一切都不值當了。
據他們所知,這位隆慶帝很是寬仁,這面相一看便知道是要立志做明君的好皇帝。
正是如此,他們在熬走了嘉靖之后,無疑是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時代,一個能夠讓他們這幫言官將才能發揮到至極的好時代。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顯得很不自然,然后被殿中的百官不停地打量。
黃錦先是向百官警告性地咳嗽了一聲,這才向隆慶進行請示,然后向著在場的文武百官宣讀了《登極詔》。
這份《登極詔》針對嘉靖時期存在的問題,一共提出了三十項興革措施,而此次的執筆人正是隆慶最信任的老師高拱。
高拱對徐階的不作為早就看不順眼,亦是借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恨不得將自己平生的所有抱負都寫在上面。
若不是考慮到歷代皇帝的《登極詔》篇幅都限制在二百字左右,他是恨不得寫出一字冊子,然后狠狠地甩在徐階的臉上。
當然,有些舉措還是要依照祖制,其中便包括:“減免明年天下一半的田稅”和“減免嘉靖四十三年以前所繳納的田賦”。
免稅和減賦是歷代新帝的慣用做法,只是減免幅度的大小不一而足。
不過熟知大明財政的官員卻是不得不為明年的財政擔憂了,雖然做出這種決定容易,但大明財政已然沒有這個資本。
一些官員則是扭頭望向林晧然,知道這些事情恐怕還得依仗這位有點石成金之術的林閣老。
林晧然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隆慶帝身上,臉上不由得閃過一抹擔憂。
隆慶跟著獨斷專行的嘉靖簡直像是兩個極端,從他身上看不到半點主見,《登極詔》更是全由高拱說了算。
這種君王是一個好事,但亦是一個壞事。
因為大明百姓確實需要一個不像嘉靖那般胡鬧的皇帝,但大明百姓亦需要一個能夠將他們拉出水深火熱生活的皇帝,而隆慶已然已經不具備后者的技能。
只是大明新帝是如此的品性已經是既定的現實,這是他當下無法改變的事情,似乎亦不用特意進行改變。
盡管而言,對新帝有期待的是一些官員和善良的大明百姓,但他很早便已經知道隆慶并不是一個有魄力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