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八龍形,乃是從背后七道氣機源泉之中隨意采擷,并不專屬于固定的三種法門。而所成之氣象,自然也不拘一格,五色紛呈。
藏象宗門人修習二相生化玄機秘指與本門七經之時,自然而然便有所偏至,專注于某一種或兩種法訣。這并非因為本人之意趣所在,而是因為藏象宗并未完道,七種道術輕重不勻,自然各自誕出從權之法。
一俟七經圓滿則不然,其便如七道源頭活水,任意取用而無滯,無論陰陽五行之性,還是規模大小、剛柔變化,皆是應敵之性相而自然映照,可謂是“糾偏執中,無有差別可言。”
不止如此,一十八道巨龍在空中翱翔,相互之間的感應之力亦繁復萬變而至于幽邃,一動一靜之間,每一條巨龍的色澤大小其實亦在輕微變化。
這是將二元生化之理調和其中,不住的調整配合二法的輕重比例之緣故。
一十八龍,齊頭并進,九條中線直沖,九條用環繞收束法絞殺。看似萬變無窮,卻凝結為極有力、極簡明的一式。
御孤乘神色極為鄭重,道“雖然二人功行有少許差距,但是林雙雙若不能正面擊潰這一式神通,后來便不好說。”
李云龍微微頷首,以示同意。
二人看得分明。
杜念莎在琉璃天一舉破道至境,氣勢正在鋒銳之極,此其一。
本已悟透十之八九、自信必成的完道功果,此刻更進一步后豁然開朗,一舉斬破,更得氣運累加,此其二。
單單是眼前這“十八游龍法”的前后差距,便是可見一斑。
但這并不是說杜念莎已是登峰造極、增無可增了。
從道術的道理上講,完道雖難,卻是一以貫之。若果真有精彩絕艷之人現世,其高屋建瓴,逸步天表,未必不能一氣呵成加以成就。而辰陽劍山、藏象宗、幽寰宗所留意的分化推演法,卻是浩繁無比。
杜念莎一舉破境之后,對于和荀申一道、精研逾六十載的化生妙理,自然也有新的領悟。但是這等領悟卻并非如完道領悟一般立時可成,而是需要將前后所得,遍歷梳理一遍。
從這個角度上說,杜念莎這一式尚有提高的余地。
此時此刻,此神通分明尚在不斷的演化之中。
若是到了極境,這一十八條巨龍理應能大能小、能升能隱,介乎于有形無形之間,摒棄一切色相。
御孤乘看得透徹。
杜念莎這一式神通雖只是一式,但每一個剎那皆有千萬處磨合同時進行。只要這一式使盡而戰力未失,她的下一式,威力還能大大提高一個檔次
林雙雙出手。
申屠龍樹、墨天青、席樂榮、乃至于御孤乘等,都是一怔。
越衡陣營寧真君、薛真君等,也大感意外。
兩根手指當空一截。
這是一式劍術神通。
使出劍術神通,本來無足驚奇。因原陸宗神通雖然包羅萬有,隨各自補足半步石碑之內容差異而各見特色。但自洪初玄一劍斷九碑時,劍術便是最大的一宗。雖未見真流,但龐雜豐富、各見特色,卻反在辰陽劍山之上。
當世天尊姜成鹿,號為“木劍仙”,亦是以此道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