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洶涌,紫氣浮泛,又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分明是當年荒海的氣象。
只是每一處島嶼的細節與色彩,卻與當年截然不同。
兩道遁光,前后奔逐。
在后方追趕的是軒轅懷。
只見他手持一柄鋒刃呈四段波浪形的金色長劍,當空一指。
這一劍如穹窿覆頂,勢力以不可遏制的姿態擴張。若要阻遏其勢,那力量便轉而從中央凝聚,呈中宮直進之勢破襲;欲要當其中央,那滲透之勢卻又來得極為迅猛。
這是辰陽八劍中“絕劍”一脈在金丹境前的實戰法門,當年紅云小會之時歸無咎在軒轅懷弟子處領教過一回。但是此劍由軒轅懷親使,相去何止千里。
最大的區別在于,那一劍既發的一瞬,憑借軒轅懷圓滿之上的境界優勢,在敵手生出擺脫之念的同時,其實就已然在牢籠之中了。且點與面之間,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對功行稍遜之人,既是困敵之劍,又是滅敵之劍。
歸無咎眼明手快,在此劍真正激發之前,足下借遁光一滑,指尖以三道劍氣阻擋,于千鈞一發之際躍出。
靈形境中,誠難與之爭鋒。
此時,歸無咎心中固然知曉,自己身處于類似“真幻間”那般似真似幻的奇妙領域之中,除了現在的“自己”外,尚有四個獨立的戰場,各有一個“歸無咎”和一個“軒轅懷”爭斗。
從低到高,依次是靈形、金丹、元嬰、近道、道境五重境界。
如此妙法,斷然非是道境之下所能發明。
對于其余四處戰場情形,雖不能明其具體,但是大致優劣,卻也可以感知一二。
例分五境,等若將軒轅懷的最大優勢激發出來了。
因為軒轅懷從降臨之時,就是完美無缺的形態,秉持圓滿之上的境界和道境道心。而歸無咎卻是一個逐漸成長和追趕的過程。尤其是靈形境時,是二人差距最大的時候。
歸無咎在靈形境的百年修持,步步以圓滿為目標,尚不知曉有“圓滿之上”境界的存在;直到瀕臨金丹之前的紅云小會,才一舉破境。
其實若說戰力,當年真正的荒海歸無咎,和靈形境中的軒轅懷相較,也不落下風。
因為歸無咎當年雖道門功法是靈形境,但魔道功法卻早已踏入金丹境。除此之外,歸無咎倚靠“元玉精斛”能夠晉入虛假的“金丹境界”,也非第二人所能及。
但是在這奇妙環境之中,許是魔道之力被判定為“金丹境界”,所以全然感應不到。
至于元玉精斛,歸無咎略一感應,依舊在自己丹田之中。
不止是元玉精斛,那些曾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寶物,如魚龍兜,小苒依依、山河萬里二劍,也都完全存在。
可問題是法寶雖存,但外物雜物一類的積蓄卻是一件也無。諸如各色丹玉、世俗金銀、丹藥符箓等等,空空如也。所以元玉精斛提高戰力所需要的資糧奪自其余修士的金丹并無可用。
歸無咎只是與軒轅懷略一交手,已知雙方實力有一定差距,所以斷然選擇了游斗之法。
萬幸靈形境時戰力層次尚低,差距不若后來那么大。所以歸無咎周旋游斗,利用對于地勢的熟悉尚可堅持一陣。
又是兩度電光火石的交手,歸無咎猛地身軀一墜,落在一處島嶼之內。
同時神意猛然一漲,果真尋見了一處了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