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珠中所藏第三、第五道尊二人之法力,無論是規模還是爆發的上限,都大于生前二位道尊的任意一人而這兩人的道行,都不亞于諸如八祭大巫、陰陽道主這樣的本土道傳頂尖人物。
如今,沒有一絲折扣的化為歸無咎自身之戰力。
之所以突破到了“第一等”,而非“第三等”,原因只有一個
歸無咎使用的神通是“空蘊念劍”。
到了道境這一步,道行、神通再不分家,性相歸于統一。作為這一道神通最終的完道之人,向前兼容“同道中人”的法力,那是再合理不過的事。
余宜人亡故之后,他身形固然羽化微塵;但有一通體黝黑的奇物,大約是紡錘之形,卻似乎受到了某種指引,急速向下一遁。
這遁速看上去已然快極,但其實際上的速度還要較目力所見快上十倍。因為其似乎和元鱷一族某一存在相互感應下,形成了宛若無形空間通道一般的存在。
哪怕是數個道境一同出手,也別想將此物拿住。
不止是元鱷一族重寶,就算是孔雀羽衣一類,亦有相似效用。
此等一族根本之物,既要想著盡可能發揮其效用,又不得不慮及敗亡之后不能為敵手所奪。
所以其回收之法,勢必是用盡解數。
歸無咎指尖向前。
第二劍。
這一劍,并不是斬向那“紡錘”,而是斬向此物和元鱷一族之間的“聯系”。
此事說的輕巧,但若非歸無咎邁入近道境后,具備時時刻刻維持住那“心通萬古而吾道獨在”境界,斷然不能看見那一絲“異常”。
第二劍空蘊念劍,并非刺殺斬敵,而是此劍最原始的用法。
只見歸無咎伸手一點,然后此劍冰消雪融,撲簌簌化為冰屑落下。
然后可以見到,那“紡錘”急速遁回的勢頭被打斷了。此物在空中一定,然后猛地向水面上栽去。
歸無咎伸手一撈。
定睛再看時,此物以在歸無咎掌心之中,仔細把玩。
不難感受到,當中法力之蘊藏,雖經元鱷一族古今七位妖祖祭煉,卻不及歸無咎全珠之內所藏之三成其實這已然是一個極巨大的規模了。
只是若要運使此物,須得以本族血脈為引。若想將此物發揮效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斬余宜人。
驗證道行。
奪取秘寶。
內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蘊,縱然是歸無咎,也是欣喜不盡。但是體現在現實中,不過是極為短暫的一瞬而已。
“退”
那八位妖王,待的省悟過來發生了何事,已經一切都來不及了;只得先返回族中,憑借宗門大陣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