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陣計算之后,歸無咎毫不猶豫的出手。
雙劍齊出。
其中一道空蘊念劍,是以原始的“破碎法”動用,所針對的目標,卻是那宛若“小鐵匠”本體的銅爐這一劍消殺的,不是這銅爐本身,而是其中可能蘊藏的陣力、異力、感應之力、吞噬之力,能夠造成那火焰泯滅、回收、封印等等異常。
而另一劍,卻蘊藏著獨立于過去未來、“萬古獨在”的深厚意蘊,仿佛一道天下無雙的封印容器,采擷火光一點,封印其中
出手縝密如此,是歸無咎對于龍族底蘊的尊重。
果不其然,就在第一朵空蘊念劍牢籠欲將一朵火苗封印攫取之時,那銅爐反應極為迅捷,忽然放出三色刺目光華,和一道極為強烈的吞噬之力。
好在這景象只存了一瞬,旋即那銅爐傳來嗡嗡一聲細響,靈力泯滅,立刻沉寂下去。
歸無咎劍意凝晶,攝入掌中,已然得手。
庭秀等四人大驚。
但是略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四人并未向歸無咎藏身的虛影方向攻擊,反而各自取出法寶,極為迅速的立下防御禁陣,環身三匝,嚴密無比。
仔細一想,此舉亦算合理。因為這四人功行,大大遜色于先前負責勘察的丙奎等四人。考其專長,對于龍族也有莫大價值,并不宜徒逞氣血之勇。其面對緊急情況,必然有一套成熟的預備方案。
果然,就在其立下防御手段之后的三呼吸之內,十二道若有若無的遁光,急速馳來。
同時天色一暗。
似乎有一道絕強的封鎖之力,將這片空間凝寂。
歸無咎當機立斷,伸手劃開一個空間通道,舉步遁入。
但就在此時,那石臺上忽然發出幽深黑芒,一道遠超近道境極限數十倍的力量,集成一束,向著歸無咎刺來。似乎這手段的預設,就是一旦有宛若空間開辟之象的波動產生,其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
但歸無咎早料到這一著。
在開辟空間通道的同時,歸無咎的身軀向后微微凹陷,似乎平白偏離了數尺,正是同步動用了“退步均衡”之法。那猛烈力量迎面射來,卻是擊了一個空。
歸無咎一步踏出,再度復現身形,已然在萬余里之外,然后快速遁走,愈來愈遠。
其實歸無咎若是動用道境級別的法力,突圍自然是輕而易舉。
但他此行未露行藏,空蘊念劍的神通變化亦更易了形象。所以動用法力的層次,局限在近道境界,以免打草驚蛇。
龍族之行,尚有后續。
遙遙遁出數日之后,尋得一處荒僻地界,歸無咎將那被空蘊念劍封印的“火苗”取了出來,仔細端詳。
這果然是一朵火焰。
紫薇大世界中的“火”類形象,從凡火、地火,到修道人煉制的種種神通火焰,大致都是一種規律其性質愈加高明,其火性便愈加清醇淡薄,了無形跡,大有羚羊掛角之致。
似乎這道配合煉制九宮斷界之法的火焰也是如此,一旦火力散開,其綿密無形之象,幾乎還要勝過絕大多數的氣機。
但那是散而彌漫之象,如今被封印起來,又是另外一種景象。
火勢一凝,竟是異常的遲緩真實,色澤亦反而較凡火更加鮮艷;好似這不是一朵火焰,而是一抹粒粒分明的細沙,一件觸手可及的實體。
如此氣象,若是換作旁人,哪怕是紫薇大世界中功行素著的道境大能,亦會覺得有三分新鮮;而在歸無咎這里,卻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親切。
此等景象,他再熟悉不過。
歸無咎長袖一震,大笑三聲。
關于如何實現“混一之象”的種種猜想,大抵完全落實,和歸無咎所料相差無幾。接下來就是實行的過程了。
完道歸心,歸無咎立下兩種方略,一旦能成,便是滔滔陽謀,無可與抗。
其中之一,針對的是人。